杂志精选》林园解密,寻找凤山丘陵的秘密日军坑道

来林园「清水岩原日军战备坑道」探险,聆听历史故事。(摄影/Carter)

青山叠翠的林园凤山丘陵,除了丰富的森林生态,更隐藏着二次大战时的日军秘密基地,林园「清水岩原日军战备坑道」兴建于二次大战期间,是当时日军为防备美军发动登陆作战而在凤山丘陵挖掘的众多坑道之一。清水岩风景区的「龙蟠洞」一带至今仍保留完整遗迹。在文史工作者的带路下,走访林园的后山森林,钻进隧道探险,聆听被丛林覆盖的历史往事。

来场地底探险记

林园爱乡协会理事长陈俊强一见面就递出一顶岩盔,神秘兮兮地笑着说:「等一下会需要。」穿越庄严巍峨的清水寺,朝后山前进,不久即抵达被雀榕树根和珊瑚礁岩包围的「龙蟠洞」1号洞口,水泥强化过的隧道口透露军事基地的冷硬感,向内望去是一片深不可测的黝黑,原本漫步古寺的悠闲被兴奋紧张感取代,冒险魂开始燃烧。

清水岩风景区的龙蟠洞为人力挖掘珊瑚礁岩而成的坑道,洞口有水泥加固,内部保留天然礁石。(摄影/Carter)

二战时期,麦克阿瑟将军率盟军自南太平洋北上攻打菲律宾,日军预测美军下一个目标就是利用高屏溪出海口的沙洲地形登陆,为了躲避美军空中侦察队,保护军事设施及军队人员安全,在凤山丘陵山腹内兴筑大规模地下防御工事,既可隐形于丛林间,也能利用居高临下的优势监视美军。战备坑道北至凤山陆军官校,西抵凤鼻头出海口,范围广及林园、大寮、小港地区,除了快速移防需求的主坑道,还有盘根错节的支坑道,全长约15公里,宛如地下迷宫。由于珊瑚礁岩地形脆弱,年久失修加上地震影响,许多坑道早已坍塌损毁,只有邻近清水岩风景区「龙蟠洞」这段保存较完整,安全性较高,等待游人深入探秘。

坑道中有许多低矮处,需弯身小心通过,还好戴着岩盔,否则早已撞的满头包。(摄影/Carter)

头灯照亮前方的路,坑道前段平坦易行,没走多久,珊瑚礁岩壁取代水泥甬道,犹如一座天然石灰岩洞窟,陈俊强聊起那段课本没教的林园历史,西元1944年太平洋战事吃紧,日军加速挖掘战备坑道,找来在地居民以十字镐、铁锤、锄头、圆锹等工具徒手开挖,部分辅助使用炸药,目前坑道仍保留原本的地质特色,于部分出入口、碉堡、机枪堡、指挥部、会议室、通风口等空间设施以钢筋水泥建构加固,避免地震及美军轰炸时,出口被堵住。

机枪堡大多面向南方,兼具防卫与攻击的作用。从内侧看,机枪堡都有钢筋加固,从外侧看则相当隐蔽。(摄影/Carter)

跟着陈俊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东拐西绕,没多久就迷失了方向,他转头叮咛我们跟紧:「每年都有几个队伍迷路。」忽然,几只被惊吓的蝙蝠振翅乱飞,引起一阵惊呼,凭添几分紧张刺激,除了居住在隧道中的蝙蝠,蜥蜴、蚰蜒、灶马、蟾蜍和龟壳花等,也都是黑暗中可能遇上的生物。

战备坑道中除了能看到钟乳石,也可能遇到蜥蜴、蜘蛛、蝙蝠等动物。(摄影/Carter)

继续深入,空气中的湿度逐渐改变,原本干燥的岩壁覆盖一层白霜,隧道已被霉菌占据,「我们小时候常常与玩伴进坑道探险,把蜡烛放进罐头内当灯,用蜡烛燃烧计算距离,想走多远就带几只蜡烛。」陈俊强分享道,同时停下脚步擡头寻找,上方岩壁在头灯聚光下闪耀光芒,湿润的钟乳石正滴落一颗晶莹剔透的水珠。

水泥加固的空间为日军的小型会议室。(摄影/Carter)

接近出口时,陈俊强指着另一条潮湿难行的隧道说:「沿那条主坑道往上走,出口通往凤山水库附近的干溪沟。那里地势较高,大雨时山沟边坡汇集水流灌入洞口,在坑道中形成地底河流。」长时间游走于暗黑间,难免开始想念阳光,看到出口光亮的刹那,众人一阵欢呼,走出林木掩盖的山洞口,就有种重生的喜悦。

仔细瞧瞧隧道顶端的石壁,或许能发现美丽的钟乳石。(摄影/Carter)

林园森呼吸小天地

秘密坑道外的世界,是清幽葱郁的小森林,也是林园人平日散步健身的步道。

走过秋日变色的栾树隧道,进入占地广阔的「唐荣墓园」,游览墓园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陈俊强解释道:「这是我们小时候郊游玩耍的地方,那边的椰子树下就是烤肉区。」林园从前没有公园绿地,唐荣公司开放私人家族墓园,提供林园人休闲娱乐的场域,至今仍有许多在地人进入散步。

唐荣墓园是从前林园人休闲娱乐的公园,报恩楼为最高建筑,可眺望林园平原。(摄影/Carter)

沿绿荫步道续行,视野豁然开朗,林园平原连接烟囱高高低低的石化工业区,视野可及高屏溪出海口,天气晴朗时,小琉球也清晰可见。站在此处,立即明白凤山丘陵成为兵家必争战略处的原因,然而,日军耗费许多人力挖掘的战备坑道,在二战中实际功用却不大,当时美军实行跳岛战术,绕过日军防守较坚固的岛屿,因此并没有一场如日军预测的激烈战争。

岁月流逝,曾见证太平洋战争的战备坑道长留地底,一次次的探险拜访,也让这段历史不被遗忘。

• 林园爱乡协会陈俊强理事长

电话:0931-920823

本文作者:李晓萍

《高雄画刊》20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