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定调 把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在突出位置

本报记者 庄灵辉 卢志坤 北京报道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3月5日上午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对于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扎实做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十大方面工作。其中,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提出要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多举措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等。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是我国“十四五”时期一项重点任务,近年来顶层政策中对此进行了重要部署。2023年年底以来,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过程中,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被多次强调。在此之前,《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新一年政府重点工作时,已有四年未提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今年这项工作被再度提出,且定调要把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在突出位置。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我国城镇化还有很大发展提升空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还强调新型城镇化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提高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生活。

对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培育发展县域经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等工作进行了一系列部署。

其中明确,今年要把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在突出位置,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人地钱”挂钩政策,让有意愿的进城农民工在城镇落户,推动未落户常住人口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从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的新一年政府重点工作来看,自2020年以来即未再提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仅在2021年概述“十四五”目标任务时有所提及,当年的政府重点工作则未涉及。

自2023年年底以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再度出现在多次顶层会议及相应政策文件中。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还明确,要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将城镇常住人口全部纳入住房保障政策范围。近来成都、无锡、郑州、西安、青岛等十余座城市也陆续放宽户籍限制,部分城市还提出租房即可落户。

“通过人口聚集及深度社会分工,城市才得以形成,且能拥有更高的要素配置效率。”中小城市研究院院长、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牛凤瑞认为,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没有人口城市产业发展缺乏动力,消费市场也会受影响,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无论是对农民致富、乡村振兴,还是对城市高质量发展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促进投资和消费有机结合

除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外,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还具有综合效益,在扩大内需及有效投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吹风会上,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表示,在扩大国内需求方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作出了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以及促进投资和消费有机结合等三方面部署。

其中,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即是促进投资和消费有机结合的一项重要举措。

“新型城镇化具有综合效益,从内需角度来讲,它是投资、消费相结合的内需大平台。”黄守宏表示,去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6.2%,与发达国家80%以上相比较,还有一定差距。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还更低一点。从这个意义上看,我国新型城镇化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提升空间。城镇化率提高会带来很大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有关方面测算,一个人进城以后带来的消费需求,综合算下来比农村居民高不少。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中,今年要把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放在突出位置来抓。

业内多位专家也指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能够有效扩大各类市场需求,同时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也意味着城市的公共服务和各项配套建设投入也将随之增加,以满足新市民的各方面需求。

“城市规模越大,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效益越明显,越能够促进产业集聚和多元发展。”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耀表示,城市人口密度增高,消费支出就会随之增加,能够有效拉动经济发展,也能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同时人们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城市的经济形态将多元发展,促进城市经济拓展更广领域。

(编辑:王金龙 校对:张国刚)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