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立委擬修憲訴法 代理司法院長謝銘洋:應獲最大的社會共識
司法院代理院长谢铭洋指在野立委拟修正宪法诉讼法,若依修正草案,将会对我国宪政体制带来不小的影响。记者王宏舜/翻摄
司法院大法官2024年度学术研讨会今开幕,以「宪法审查原则之回顾与展望」为主题,因包括司法院长、副院长在内等7名大法官悬缺,赖清德总统指派的代理院长谢铭洋致词时表示指,立法院延宕行使对大法官的同意权,延宕的结果不仅妨害司法院人事正常运作的妨碍,更直接影响了包括人民在内及时获得释宪权利保障的机会。
在野立委拟修正宪法诉讼法,谢铭洋指若依修正草案,将会对我国宪政体制带来不小的影响,他指宪法是国家法秩序的制高点,也是架构我国宪政秩序权力分立与制衡的础石,宪法法庭依据宪法诉讼法是具体落实宪法最高规范性的重要途径,因此宪法诉讼法的修法毋宁需要得到最大的社会共识,必须审慎为之。
本次学术研讨会探讨4个宪法审查的核心原则,分别是比例原则、平等原则、法律明确性原则、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
谢铭洋说,宪法赋予大法官解释宪法的职权,大法官透过宪法审查制度以国家最高规范的视角,检验法律及各项国家公权力行使的合宪性,目的是为了保障人民基本权利,以及维护国家自由民主的宪政秩序。大法官在释宪实务上经由个案审理并逐步发展出各项「审查基准」,学界据此整理出释宪或宪法诉讼案件的宪法审查原则,大法官也透过宪法解释与个案裁判的诠释,尝试赋与我国宪法审查原则新的意义,以因应世代变迁,契合社会脉动。
他说,学术研讨会主题是「宪法审查原则之回顾与展望」,这些宪法审查原则历经长期释宪实务运作,已在保障人权和维护宪政秩序方面,共同构筑起保护人民基本权利与稳健国家法秩序的框架。同时,为因应未来科学的进步及全球化发展,例如AI智能科技的跃进、全球气候变迁、原住民族或身心障碍者权益保障,以及跨国或跨境法律议题,将使这些宪法审查原则在相关宪法诉讼案件中的审理运用必须更加深入并赋予新的意义,依此来匡正国家法律及公权力行使的合宪性。
今天4场报告的报告人分别是中兴法律专业学院教授陈信安、台大法律学院教授孙迺翊与教授薛智仁、东吴大学法律学院教授林三钦,各场次的与谈人分别为文大法律学院教授李宁修、政大法学院副教授吴秦雯、台北大学法律学院副教授陈爱娥和东吴教授陈清秀。下午5点的闭幕式,将由大法官吕太郎致词。
今年宪判字第8号判决限缩死刑适用,被质疑是「实质废死」,而7名大法官在10月31日卸任前也赶在10月25日就立法院职权行使法等案作出宪判字第9号判决,宣示包括立法院委员会设立调查专案小组、要求总统到立院国情报告等关键条文皆违宪。这些判决都引发政治风暴,连带影响大法官能不能「补足额」以及激出未来究竟要多少名大法官才能开会、表决等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