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中专栏》中国国民党的脊梁还在吗?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17日南下屏东县党部参加130周年党庆活动,期间他提到,中国国民党是亚洲最资深且为民主自由、人权法治打拚的政党。(谢佳潾摄)

今年是中国国民党建党130周年,这个全球历史最悠久的华人政党,从诞生之初便承载着沉重的历史使命。

与其他政党不同,国民党拥有完整的立国思想体系,是一个有理念、有灵魂的政党。它曾以坚韧的脊梁支撑起整个中华民族的希望,带领国人昂首挺胸地走过革命岁月,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从推动北伐统一全国,到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再到坚定实现宪政,国民党始终站在历史的潮头,成为世界五强之一的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即便撤退至台湾,国民党依然不改初心,推行和平土地改革,致力于经济建设与教育普及,坚守民主宪政与中华文化的传承,延续着「民族、民权、民生」的核心理念。

然而,当今的国民党,是否还能称得上那个坚守理念、敢于挺直脊梁的政党?过去20多年,台湾推动了一场「去国父思想、去中国史、去中国人、去中华文化、去文言文」的「去中国化」运动,对国民党的核心价值与历史认同进行摧毁。在近十年间,民进党更是以「转型正义」为名,对国民党进行政治清算与斗争,并试图透过侮辱蒋介石的个人形象来削弱国民党的历史合法性。

面对这些挑战,无论在理念坚守还是行动力上,国民党似乎失去了骨气,显得疲软无力,脊梁还在吗?在「去中国化」的浪潮下,国民党高层非但未能积极反制,甚至在重新掌握权力时也无法拨乱反正,而是随波逐流。部分党内当权者更认为,避免提及「中国人」的认同,是一种迎合选民的「政治正确」。而面对民进党以「转型正义」攻击蒋介石与国民党的历史时,国民党高层也选择退缩,甚至背离了自身的理念与光荣历史,深怕影响自己的「中立」形象,进一步失去了所谓「中间选民」的选票。

更令人担忧的是,国民党在两岸关系上同样陷入迷失。民进党无法处理两岸议题,选择完全依附于美国,甘愿作美国的奴才。而国民党非但未能提出清晰的政策方针,反而以比民进党更「亲美」为荣,连对「九二共识」也开始采取模糊的态度。这样的国民党,逐渐变得与民进党无异,不仅在国内政治中迷失了方向,在国际上也丧失了独立自主的气度。

回顾孙中山先生的理念,他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内部歧见,即使病重之际,仍北上倡导国民会议,试图以对话代替武力。然而,今日的国民党却似乎忘记了这份初心,与民进党一样甘愿成为美国的棋子,配合美国把两岸战场放在台湾本岛的策略,选择以购买更多武器来寻求安全,而非透过对话与沟通来创造两岸的和平。

曾经的国民党是一个有情怀、有理想、愿意牺牲的政党,如今却变得组织松散、理念苍白,年轻人党员比例也骤减。党内的制度更是随意,连总统候选人初选都可以取消,党内民主几近消失。

面对这样的现状,国民党如何才能重拾脊梁骨?首先,必须找回自己的理念,重新确立对中华民族史观、身分与文化的认同,唤醒党的核心价值。其次,需要确立清晰的方向,不应追随民进党的脚步,更不应成为美国的奴才,而是提出切实可行的两岸政治解决方案,与北京政权进行对话,为两岸和合与中华民族的共同振兴创造机会。最后,必须重建内部制度,落实大公无私的民主选举机制,杜绝因人设事、专裁独断,重建党内信任。做到以上3个基本点,才有存在价值,脊梁直了,党才能够擡头挺胸,得到尊重。

130周年的党庆即将来临,但国民党是以什么姿态来面对这个重要的日子?是继续低头折腰佝偻地庆祝,还是愿意挺直脊梁,勇敢反思过去?今年难料,但「士不可不弘毅」,期待明年的党庆,国民党能够重新找回初心,挺直脊梁,以崭新的姿态带领党员与支持者昂首前行。

(作者为孙文学校总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