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本书陷「低量高价」循环 电子书成解方?出版人这样说
纸本书陷「低量高价」循环,电子书成解方?出版人这样说。(示意图:shutterstock/达志)
纸本书愈卖愈贵,也愈卖愈少!这样的恶性循环是否能由低价电子书解决困境?近日电子书是否能「拯救」纸本书话题炎上,尽管业界看好电子书占比确实会持续上升,但距离能有盈余甚至只是不亏钱,都还有一段距离。
亲子天下副总林彦杰日前在脸书分享指出,现在纸书因首印低、收入低,就没有预算做行销,以致于更少人看得到这本书,他指出目前恐怕有超过50%的新书连1500的首印量都卖不完,已然成为书业的循环,因此可以预见的明年,新书出版量和改版新书量也会再下降,而书籍首印量愈少,定价也会再往上修。
面对出版业未来可能「首刷即末刷」,书量少、书价高的循环,作者李柏锋认为应打破纸本思维,以经济学的供需法则来看,价格上涨,销量下降,当纸的成本涨价,每一刷的印量又少,书的定价势必愈来愈贵。然而电子书可把纸的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拿掉,便能让价格下跌、销量上升,建议电子书可学线上课程,一开始只卖99元,有销量之后才有口碑和长尾,再逐渐调涨价格,未来还能把营收的20%拿来行销,把书的销售期拉长。
林彦杰则指出,大部份出版社在今时今日,能出电子书就会出,不出的情况,要不就是作者或原出版社不授权,要不就是要另付相当高额的电子书预付版税。且电子书的市场目前只占整体书市的5%至10%,因此出版社除了极少数书,不可能放弃纸本书,未来的趋势也不会完全只出电子书。另外,电子书虽没有印制成本,但实务上电子书的定价约为纸本书的75折,已是反应印制成本,而电子书也不是可以一直卖下去,电子书的很多合约是随着纸本合约终止,电子书合约也终止。因此出版业者很难放弃现有90%的纸本书市场,主攻10%的市场。
董福兴在10年前曾尝试以低定价销售纯电子书《华氏451度》,但认为成效并不理想。(董福兴提供/李怡芸台北传真)
汪达数位出版创办人董福兴以10年前自己推出Ray Bradbury《华氏451度》电子书为例,版权费用约9万台币,再加上翻译、封面及内文插画、题字、字体授权费等,这本纯电子书的编辑费用也要14万台币。董福兴表示自己当初希望让更多人读到此作品,定了180元的低价,但自2013年到2021年,统计下来8年间这本电子书还亏2、3万,以此例可知要单靠网路而非通书陈设而炒起一本书的热度,很贵且很难,而低价更不会因此让读者购买,反而若定价提高,可能还能靠打平成本,养活更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