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感心教練/突破慣性思維 促進成長

因工作之故,需要经常出差至印度遂行专案。每一次出任务,都可以看到牛只不疾不徐地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潮里,慢条斯理地行走在车水马龙繁忙的交通中,或站或卧在人行道、分隔岛上,有时还会站在水果摊前,期待着店家给牠水果吃。

无论何时何地,牠们嘴里总是细嚼慢咽,悠闲地看着眼下的一切。纵使人声鼎沸,引擎喇叭声四面而来,无论多么吵杂,从不影响牠们一贯的优雅姿态。

美国作者考门夫人在她所著作的《荒漠甘泉》里,提到有两个画家相约各绘制一幅画,表露「宁静」之意。

第一位画家画下一个大湖,风平浪静,湖面如镜,山上的美景在水中映得清清楚楚。第二位画家画下一大瀑布,旁边有一棵小灌木的枝子湾在水中,树的顶端分枝上,搁着一个小巢(几乎被浪花浸湿),中间睡着一只知更鸟。

第一幅画仅是「停滞」;第二幅画才是「宁静」。

当面对大自然的四季变化、潮起潮落,还有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互动,让我们生活无时无刻都处于变动的环境里,而面对这些变化所做出的反应,往往是直觉式、反射性的情绪表现居多。要能做到不受到影响,且具有系统性,甚至有智慧的回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即便身处在所谓「停滞」的环境,倘若你内心有涟漪,仍会对看似平静的外界产生反应。我们无法掌控的,是来自外在的变化,而决定要不要对这些变动做出反应的,就只有我们自己。真正控制你情绪的,从来不是来自外在的世界,而是源自于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里有一句话:「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大意是我们要能够驾驭万物,而不是被万物所驾驭,自然而然就不会被他们所束缚与牵连了。不过智者话说的精简,只字片语,总是深刻体验后总结出来的精华,但并未揭露心境的转变过程以及心法。

人生过程中,难免受到外物的影响造成身心上的波动而产生喜怒哀乐。若想要维持心灵上的宁静,突破惯性思维,并做出观念与行为上的转变,需要先学习接纳自我。方式之一便是尝试着辨识出自己的情绪,并且把它说出来。

在发泄情绪的当下,或许无法立即有效的控制和觉察,首先要允许并接受自己会有情绪的存在,待消化情绪后,透过刻意反思的练习,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一滴所累积的经验,都会是滋养你内心平静与促进成长的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