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药分两种 食药署曝服用时机
食药署说明,如果是短暂、轻微的疼痛,可先观察疼痛是否自行缓解,无须立刻使用止痛药;若是慢性疼痛或特定急性疼痛,如偏头痛或生理痛,则要尽早使用。(李念庭摄)
止痛药是不少民众必备药品之一,常见市售止痛药分为2种,一种是中枢止痛药,如乙醯胺酚类,另一种是非类固醇类消炎止痛药,包括阿斯匹灵、布洛芬,可改善头痛、经痛或肌肉疼痛等。
卫福部食药署说明,止痛药的使用时机根据不同情形有所差异。当疼痛症状刚出现时,如果是短暂、轻微的疼痛,可先观察一段时间,看疼痛是否自行缓解,无须立刻使用止痛药;若是已知的慢性疼痛或特定急性疼痛,如偏头痛或生理痛,则要尽早使用止痛药,早期控制疼痛,能防止疼痛信号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进一步放大,减少后续的疼痛感、效果更好。
止痛药是否会产生抗药性?食药署解释,止痛药并不会对细菌或病毒起作用,因此不会产生抗药性,然而长期频繁使用止痛药,可能导致「耐药性」,使药品效果减弱。当身体逐渐适应药品作用,对药品的反应不再敏感,患者可能需要增加剂量才能达到相同止痛效果。至于女性生理痛所吃的止痛药,只在经期时服用,不太会出现耐药性。
食药署提醒,止痛药应在专业指导下谨慎使用,避免过度依赖,民众也应依照药袋指示,合理使用止痛药,才能发挥最佳效果。止痛药不会直接导致抗药性,但频繁使用仍有可能引发耐药性,若依照指示使用后,症状依然没有改善,建议咨询医师或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