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修复跨出第一步 两岸呢?

旺报社评

拜习会气氛融洽,彼此给足面子,并在若干议题上达成共识。特别是在经贸议题上,双方虽各有坚持,如关税与科技产品出口管制等,并无进展,但彼此都同意,应加强沟通对话,同时扩大人员往来及工商界交流,透露双方有意跨出经贸修复的第一步,这是个很好的开始。就如同美财政部长叶伦在APEC财长会议所强调,她优先与大陆建立健康稳定的经济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深化沟通、加强合作,让中美经贸关系走上正确道路。双方已有经济不脱钩的共识,接下来就是如何求同存异。

中美化解内部经济压力

换句话说,即便中美政治立场依旧相左、高科技领域仍将强力竞争,但在此之外,尤其民间交流及往来,还是有着很多合作机会与空间。虽然部分舆论认为,这些对话内容与共识,只是打高空、老调重弹,对推进中美经贸关系,并未有太多实质帮助。不过,换个角度看,拜习会能够成功举行,让中美紧张关系得以和缓,本身就是不得了的成果。

毕竟,不管是对大陆或美国来说,现阶段都有各自必须面对的经济压力与难题。借由加强沟通对话,扩大交流合作,绝对有助中美化解彼此内部经济压力。就以美国持续延烧的通膨来说,为何在历经高达5%以上的升息幅度后,还是难以降温?关键在于成本结构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也就是说,供应链移转加上关税,让美国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垫高,不得不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进而拉高整体物价。

根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统计,美国对大陆进口商品平均关税,已从中美贸易战开打前约3%左右,大幅升高至19%以上。有研究指出,若美国取消对大陆进口商品的加征关税,预估将可降低美国整体通膨约1.34%,其中约0.38%来自进口商品的降税效应,另外0.96%则是美国国内相关商品价格跟着调降的竞争效应。无论是哪一种效应,都足以证明取消关税确实有助美国通膨降温。若能重启经贸谈判调降或解除部分关税,美国通膨压力定能减轻。

再以供应链移转为例,美国想借由高额关税、经贸与科技制裁,来转移供应链并降低对大陆经贸依赖,但事与愿违。根据美国商务部统计,大陆在美国进口商品占比,从贸易战开打前的21.6%高峰,一路下滑至2022年16.6%,同期间越南及墨西哥等国占比持续攀升至14%及3.9%。墨西哥在今年2月已超越大陆,成为美国第一大进口国家。乍看之下美国已成功转移大陆供应链,但若进一步细看大陆与墨西哥及越南的贸易数字,则会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民众希望两岸经贸交流

根据大陆海关统计,2018至2022年,大陆在美国进口市场占比虽逐年下滑,对墨西哥及越南等市场出口则分别大幅成长76.2%及75.2%。清楚说明美国将供应链从大陆转移到墨西哥及越南,并未真正摆脱大陆供应链的影响力,而只是由直接从大陆进口,改经墨西哥及越南间接进口。这也是拜登与叶伦强调,中美不存在经济脱钩可能,甚至有必要重新寻找合作机会的理由,因为彼此之间经贸关系太紧密、太错综复杂了。

中美经贸关系如此,两岸何尝不然?自1990年代两岸关系开始融冰,两岸经贸加速发展与整合,早已形成千丝万缕、互为依赖的紧密关系。相较中美,两岸经贸关系之紧密性与依存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中美都可跨出修复第一步,为何两岸要画地自限呢?

《联合报》民调指出,高达85%民众认为两岸应要维持沟通,《远见》民调亦显示,74.4%民众希望两岸增加互动,台湾主流民意渴望两岸关系可以改善、重新带动人员与经贸交流往来。明年总统大选将届,如何改善两岸经贸关系、让两岸再度融冰,应是总统候选人无法逃避的重要课题。 (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