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峰会暖流 难解经贸冰河期

欧盟高举去风险化、反补贴大旗,令外界关注这次会议,是否会沦为「各说各话」。图为2023年12月4日,王毅集体会见欧盟及各成员国驻华使节。(新华社)

中欧峰会7日将于北京登场,这是4年来双方领导人首次面对面对谈。自由亚洲电台报导,摆在双方面前的,除长期以来的人权问题,还有愈见紧张的经贸和地缘政治问题,欧盟高举去风险化、反补贴大旗,令外界关注这次会议,是否会再一次成为「聋人对话」,难以化解双边经贸「冰河期」。

峰会前夕,北京试图释出善意。立陶宛外交部长日前表示,中方已解除大部分对立陶宛的经济抵制措施。立陶宛在2021年允许台湾政府成立「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后,北京强烈反弹,不仅召回驻立陶宛大使,更向立陶宛产品祭出制裁。

不过这股暖风,未必能让欧中关系解冻。德国之声直接以「冰河时期」形容当前的欧中关系,而当中最大的障碍,在于电动车补贴调查。

欧盟执委会主席范德赖恩9月在年度欧盟咨情演讲中,批评中国大量补贴电动车、压低售价,使中国廉价电动车充斥世界市场,并宣布将对中国进口电动车展开反补贴调查,更警告或征收惩罚性关税。中国商务部反击,形容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将严重扰乱和扭曲全球汽车产业供应链」。

而除了电动车,欧盟更向中国风力发电、医疗科技和太阳能设备的补贴磨刀霍霍,都将为这次中欧峰会蒙上阴影。实际上,范德赖恩今年3月虽明言不希望和中国在贸易上「脱钩」,却提出要「去风险化」,致力在敏感产业领域减低对中国的依赖。

今年9月25日时,第10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在北京举行,中欧已就贸易和外交政策等议题进行一系列高层对话。当时欧盟执委会副主席杜姆布罗夫斯基斯也反映欧盟企业关切中国营商环境日益加剧的问题。

去年的中欧峰会以网路视讯方式举行后,欧洲联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波瑞尔就曾以「聋人对话」形容和中国的会议,表示中方不愿意讨论乌克兰和人权等问题,「只想讨论正面话题」。今年的中欧峰会,会否再一次沦为「聋人对话」,或许几日后就可见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