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智库》「逼统」战略与实施路径(陈先才、曾令军)
(示意图/达志影像)
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爆发,欧洲大陆战火重燃,波及整个世界。俄乌冲突不仅引起人们对大国战略、北约东扩等问题的持续关注,也使得「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在台湾岛内成为最热的话题。尽管乌克兰问题与台湾问题有着本质的区别,没有任何的可比性,但是随着事态进一步升级,民进党当局不断藉乌克兰问题碰瓷、蹭热点,在岛内恶意炒作所谓大陆「军事威胁」,疯狂操弄「反中仇中」议题,充分暴露其「倚美抗中」、「倚美谋独」的险恶用心。对于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肆意谋「独」挑衅,勾连外部势力对抗大陆,图谋改变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大陆方面早就强调指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我们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如果「台独」分裂势力继续挑衅逼迫,甚至突破红线,大陆方面将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涉台论述中所强调的,「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中国决不会在任何外来干涉的压力面前退缩,决不会容忍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受到任何损害。始终坚持做好以非和平方式及其他一切必要措施应对外部势力干涉和「台独」重大事变的充分准备。如何理解非和平方式以及其他必要措施?这里其实就涉及到一个「逼统台湾」的问题。
一、问题提出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体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华智慧,既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又有利于统一后台湾长治久安。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但是,自2016年民进党上台以来,台湾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单方面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在岛内大肆煽动两岸敌意,升高两岸对抗,致使两岸关系急转直下。2022年新年伊始,蔡英文利用所谓「元旦讲话」公然抛出「四个坚持」的说法,妄图以新「两国论」为两岸关系定调,将台海形势带入极其危险的境地。在此情况下,民间社会包括涉台学者在坚持和平统一的大框架下,对台海局势的走向,以及国家最终统一问题提出了不少的看法与观点。倪永杰(2020)提出,应借鉴古今中外统一模式与路径,在中华文化指引下,集成两岸及海内外华人智慧,采取一切手段,团结一切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运用和战两手、文武两策,演绎新时代的王道与霸道,推动两岸关系融合发展,将台海两岸推进到「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战而阻来犯之敌」的境界,最终完成统一。他的这种观点也被简化为「智统」。田苇杭(2017)认为,「武统」与「和统」是一对密不可分的矛盾体,如果没有「武力」作为后盾与保障,和平统一的难度更大甚至可能面临错失统一的风险,维护国家统一的「利剑」虽然不一定成天摆弄,但一定要高悬在「台独」分子的头顶。邱毅(2021)提出,把「武统」与「和统」有机融合,最可能的统一模式是「以武统开始,以和统结束」的施琅模式,他强调面对「台独」在岛内猖獗,把握住特定踩红线的机会,集结重兵部署,「武统」大军枕戈待旦。当前民间关于「武统」声浪的持续高涨,反映了一个基本的事实:随着中国大陆实力的不断增强,民众希望加快解决台湾问题的节奏。就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完全统一的策略或手段而言,无论是「和统」、「武统」、「智统」、「合统」以及「逼统」等提法,都是从独特的视角出发的一些思考。尤其是近年来民间不断讨论的「逼统」概念,无疑对于结合自身日益增长的实力,打破当前台海僵局,实质推进国家统一进程,具有一定的建设性。所谓「逼统」,其实质就是通过一定的强制性手段来形塑、引导或者逼迫台湾当局走向统一的道路。「逼统」的概念虽然比较宽泛,但其本质还是属于和平统一的范畴。
诚然,国家统一理论及统一模式的探索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在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之下,两岸民间及学术界面对日趋严峻的台海形势,提出「逼统」等相关概念,对于有效打击「台独」分裂势力,推进国家统一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启发价值。但是,对于什么是「逼统」、「逼统」的战略框架以及「逼统」的实施路径等问题,学术界尚缺少一个相对清晰、完整的论述。从学理上进一步探讨「逼统」的内涵、框架、驱动因素和实施路径,有其必要的价值。
二、「逼统」战略的理论内涵及其战略框架建构
(一)「逼统」战略的理论来源及相关概念比较
什么是「逼统」?简单来说,「逼统」就是逼迫台湾走向统一之路。本文特指综合统筹运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种手段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逼统」首先是一项战略规划,它明确了统一的方向和目标,提出阶段性的方针政策及行动指南,筹划推进统一的过程以及指导性措施和对策。其次,「逼统」也是一种手段,它服从于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是大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落实「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方法和路径。
1.「逼统」战略的理论来源
中国古代《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想是「逼统」战略的历史基础。中国古典军事文化源远流长,以孙子为代表的东方兵学在战略上以追求「全胜」为目标,认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谋攻篇》)。所谓「全胜」,乃「安国全军」之道,是既包含政治层面,也包含军事层面的大战略。「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谋攻篇》),要求战争指导者以智驭力,因谋施计,积形造势,巧战善战,以实现战争的全胜目的。无论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谋略,还是谋形造势、出奇制胜的「战胜」谋略,孙子追求的都是利益的最大化,这是善于战争指导者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
冷战时期西方威慑理论的发展与成熟为「逼统」战略研究的方法和内容提供了借鉴。西方威慑理论将威慑分为单边威慑与相互威慑、核威慑与常规威慑、总体威慑与即时威慑、直接威慑与扩展威慑,并运用预期效用和博弈论建构威慑模型,对威慑的目标、威慑的可信度、威慑的认知以及危机决策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科学的分析。特别是古典威慑理论从决策的视角提出了关于「相互威慑困境」的两种解决方案(强硬承诺、放手失控),对当前中国大陆有效震慑外部干涉势力和岛内「台独」分裂分子日渐猖獗的「谋独」挑衅活动,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和实操价值。
中国共产党国家统一理论为「逼统」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追求国家统一的不懈奋斗中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国家统一理论,成为「联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统一实践的桥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5〕中国共产党国家统一理论体系中的主权理论、和平理论、发展理论、国家制度设计、对外交往思想等内容,以及1949年以来关于和平解放西藏、港澳回归、反「台独」分裂活动而进行的一系列政策实践,是制定「逼统」战略的重要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逼统」与「和统」、「武统」的关系
「和平统一」或「武力统一」都是解决台湾问题的不同思考方式,两者其实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强调,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最有利于中国的长期稳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第一选择。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非和平方式将是不得已情况下做出的最后选择。换言之,不承诺放弃武力是一种战略考量,能更好地威慑国际反华势力和岛内「台独」分裂势力,为两岸和平谈判创造一个更为宽松的外部环境。「逼统」介于「和统」与「武统」之间,以不发生直接武装冲突为上限,统筹运用军事、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宣传)等多种手段推动国家统一进程。实际上,如果以是否发生大规模直接军事冲突为衡量标准,「逼统」是「和统」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风险热力图可以用来作为两岸风险的研究。它一般用于表示风险的潜在可能性和影响,以便为组织的发展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两岸关系风险热力图中显示两个相对值,右上象限为高值,表示高风险区域(发生冲突),左下象限为低值,表示较低风险区域(和平发展);X轴表示风险的可能性百分比,Y轴表示影响的百分比。
两岸统一风险热力图
(二)「逼统」战略的主要特征
「逼统」战略可以作为新时期解决台湾问题、推动祖国统一进程的一项战略规划,具有全局性、复合性、对抗性、长期性等基本特征。
1.全局性。所谓全局性就是指大局,整个局势。就战略层面而言,主要是指主体层面、基础层面和主要层面。「逼统」战略的全局性在于它是从国家层面来筹划和思考台湾问题的解决之道,需要多部门、跨部门的协作。此外,「逼统」战略还贯穿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全过程,包括统一前的遏「独」斗争、统一时的两岸博弈等所有阶段,需要妥善处理总体与局部、国际与国内、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之间的关系。「逼统」不是简单的就事论事,必须站在国家层面的高度去研究。正所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计篇》)
2.复合性。复合性不同于复杂性。众所周知,台湾问题不仅涉及到两岸关系的历史与现状,还面临来自美国等外部势力的干涉,其复杂性不言而喻。「逼统」战略的复合性是指「逼统」战略既要有助于推进两岸统一进程,还要有利于深化两岸融合发展,这对「逼统」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出了挑战。两岸融合发展是挡不住的历史趋势,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既要落到实处,反「独」促统更要旗帜鲜明。「软的更软,硬的更硬」,收放自如、综合施策,方能以「逼」促谈、以融促统。融合发展与「逼统」战略从本质上说是一体两面、辩证统一的。
3.对抗性。「逼统」战略带有鲜明的对抗性特征,对「逼统」实施阶段可能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对抗,领导者要有足够的预判和分析,并为此做好有针对性的基础建设和力量配置。随着「逼统」行动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展开,双方的对抗也随之展开,对抗的尖锐程度取决于实力的大小以及对实力的正确运用,对抗的结果将反作用于「逼统」战略的实施,决定了战略的成败。为此,必须充分掌握斗争的特点和规律,运用正确的方法,扬长避短、精准发力,以达成预期的战略目标。
4. 长期性。「逼统」战略的长期性是相对而言的。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大陆方面有没有解决台湾问题的『时间表』的话,至少可以说,最晚应该是2050年前后,同时在此之前解决也是有可能的。」即使按照党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一重大时间节点来计算,「逼统」战略从制定到实施也衹剩下20多年的时间,这与台湾问题已经70多年的历史相比显得并不算长。其实不然,「逼统」战略不仅着眼于「统」,也着眼于统一之后的「治」。两岸分离70多年,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社会制度与发展模式之间的竞争即使在统一之后也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化解。台湾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决定了「逼统」战略将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
(三)「逼统」战略的顶层设计
所谓顶层设计就是站在决策者的高度,设计安排一套长效机制以确保目标能够最终达成。顶层设计的基本要素通常包括目标、环境、方案和流程。「逼统」战略的顶层设计必须紧紧围绕实现国家完全统一这个终极目标,密切跟踪台海局势及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设计一套既符合台湾问题的历史现状,又能切实推进统一进程的战略体系,并为此制定出科学、可行的路线图和行之有效的操作步骤。
显然,「逼统」战略的终极目标就是以最小的代价实现国家完全统一。从顶层设计的角度看,虽然「逼统」与「和统」、「武统」的最终目标都是实现统一,但它们在方案的路径选择上存在明显的区别,是三个相互联系但又明显不同的战略规划。「逼统」战略顶层设计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要做到科学化、系统化。「逼统」战略作为一项切实推进国家统一的重大战略部署,要以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为指导,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科学决策。战略实施阶段涉及多部门、跨系统、多层面,为此要建立体系化工作机制,形成「点、线、面、体」多级联动、综合施策的工作局面。
二是要重视法律保障。「逼统」战略的顶层设计要确保规划的各项措施从时间和空间上都能得到长效贯彻和充分落实,为此要以法律为保障,重视相关的立法工作。2005年颁布的《反分裂国家法》有效遏制了「台独」分裂活动,在很大程度上震慑了「台独」分裂分子。但是,在推进统一、落实统一方面,目前我们的法律保障还不够完善,立法工作还相对滞后,应尽快将有关工作通过立法予以规范。
三是要强调协同配合。制定「逼统」战略要有全局意识,通盘考虑,要切实发挥我们国家在党的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各项工作向「逼统」聚焦,形成合力。鉴于「逼统」战略的复杂性和长期性,要力克政出多门、指挥多元、资源分散、效率低下的现象,必须确保统一部署、靠前指挥、行之有效。
三、「逼统」战略视角下两岸统一的驱动因素分析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大背景之下,当前两岸关系虽然存在诸多挑战,但解决台湾问题的时与势始终在推进祖国统一力量这一边,大陆牢牢掌握着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权和主动权,祖国统一大业面临新的历史机遇。
(一)中国崛起已成为驱动两岸统一的新时代背景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加速了世界范围内权力结构和国际秩序的变革。美国在疫情中加速衰落,美政府不仅没能带领国家走出困境,反而将自身能力缺陷暴露无遗。根据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20年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加拿大、英国等13个盟友国家总计13273名受访民众心目中,美国的好感度已经降至历史最低值。相比之下,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使命担当进一步得到彰显。世界政治格局和力量构成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东西方两大阵营力量对比呈现出「东升西降」的明显趋势。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说到底是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实力竞争问题。中国崛起及其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重要性明显增强,无疑将有助于推动国家统一、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学术界认为,中国崛起至少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建设现代化强国和实现国家统一,而统一既是目标也是结果。经过四十多年改革开放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2021年中国已经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按照购买力平价公式计算的GDP总值和经济总量有望在2026年左右接近甚至超过美国。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应对美国的能力大大提升,包括在台湾问题上对美国的制衡能力也将随之提高;另一方面,中俄关系、中欧关系将不仅在一种多极化的均衡中实现力量对比的转移,对它们来说,中国被藉重的份量必将更大,它们会愿意与中国一道共同构建新的国际秩序,推动建立和谐世界。
(二)两岸融合发展为统一奠定坚实的经济社会基础
2021年,尽管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两岸融合发展特别是两岸经贸合作势头总体向好,两岸贸易额从2011年的1600.3亿美元增至2021年的3283.4亿美元,10年间翻了一番。两岸贸易额占台湾外贸比重从2011年的28.6%增至2021年的33%。大陆稳居台湾地区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截至2021年底,台商投资大陆项目共计123781个,实际投资额713.4亿美元。十年来,新批准台资项目数、吸引台资金额稳定增加,充分表明台商持续看好大陆巨大内需市场、完备产业体系、强大生产制造能力和广阔发展前景。事实充分说明,无论是民进党当局出于政治私利的人为设限,还是疫情等突发事件、偶发因素,都改变不了两岸经贸合作的坚实基础、客观需求和不竭动力,更抹杀不了由此为两岸同胞特别是台湾同胞带来的巨大利益福祉。
2015年以来,大陆20个省市先后设立76个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和示范点,为两岸青年交流搭建平台,成为台青来大陆实习、就业、创业的重要载体。2018年以来,大陆方面先后颁布惠台「31条措施」、「26条措施」和「农林22条措施」,为台胞台企来大陆发展提供新机遇,拓展新空间。2022年2月,第24届北京冬奥会完美落幕,为疫情之下的世界奉献了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北京更成为世界上首座「双奥之城」。冬奥会期间,共有4名中国台北队运动员参赛,5名台胞参加火炬传递,8名台湾记者参加冬奥会采访报导工作,10多位台湾艺人参与录制冬奥会主题歌曲,30多名在京就读的台湾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工作。两岸同胞共襄盛举、共享荣光,一起向未来,生动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留下了「两岸一家亲」的真实写照。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为统一提供了坚实的经济社会基础。
(三)中华文化「大一统」思想是驱动两岸统一的文化心理力量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历史上中国数次统一,又数次分裂,统一与分裂循环往复,不仅贯穿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进程,也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追求统一、维护统一是中华文明区别于世界其它文明的显著特征,是中华民族的最高追求和最高价值,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核心与精髓。事实上,统一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政治选择,也并非一时的政治诉求,而是一种强烈的历史意识和思维定式。〔10〕古往今来,不管政权如何更迭,统治者始终将追求统一、维护统一作为不可推卸的道德使命和政治使命,在统一的问题上从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特别是秦汉以来,「大一统」思想在传统中国社会根深柢固、一脉相承,塑造起中华民族共同维护统一的社会心理力量。追求统一、维护统一已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项根本性价值诉求。正所谓「大其一,统于正」,说的是既要追求形式上的整体与统一,同时也要推崇统一的正义性与合法性。「正统乃一统的基础,二者共成一义。」
进入近代,受西学东渐影响,旧中国传统制度体系面临向现代化国家制度体系脱胎换骨的转型变迁。但即使是这样,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整个中国社会「大一统」的国家结构仍然得以保留和传承。作为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传统国家基本结构,「大一统」塑造出了海峡两岸中国人所共有的国家观念和政治文化:一种执着向往国家统一以及主张中央集权的价值偏好。在这种「大一统」观念的长期薰陶之下,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事实上已经成为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在国家建构上的重要文化和心理基础。
(四)中国共产党国家统一理论及其政策实践是两岸统一的主要驱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统一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过程,是一种新的文明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人的发展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意大利的统一问题》等经典著作中对实现国家统一的方式、统一战争的性质、统一的领导力量、统一的时机和条件以及统一的外部因素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统一思想的基本观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家统一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大量的理论及实践探索。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敏锐洞察国内国际局势和台海形势新变化,深刻总结我们党对台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和经验启示,就对台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强和改进党对对台工作的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对台工作的根本保证。
四、「逼统」战略视角下两岸统一的实施路径
国家强大、民族复兴、两岸统一的历史进程不可阻挡。当前台海形势虽然严峻复杂,但和平统一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武统」衹是「保底工程」。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充分认识到「逼统」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下大力气加强「逼统」能力建设,尽快形成更加有利于统一的国际国内环境。我们要筑牢底线意识,发挥斗争精神,主动作为,积极作为,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坚决粉碎任何「台独」分裂图谋,坚决反对一切外部势力干涉,扎实推进祖国统一进程。
(一)军事路径:扎实推进对台军事斗争准备
军事斗争准备是指为满足军事斗争需要而进行的准备,核心是战争准备。对台军事斗争准备是解放军为满足对台军事斗争需要而进行的准备,是打击「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强有力武器。调整军事部署、先进武器装备列装、机舰巡航、军事演习、发布国防白皮书等行为,均能作为对台军事斗争准备的有效手段。
扎实推进对台军事斗争准备,一是要持续加大国防预算和先进武器装备研发的投入。3月5日发布的《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国防预算为14504.5亿元人民币(约合2295亿美元),同比增长7.1%,时隔两年之后,增幅再次突破7%。但这个数据与美国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据《2022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显示,美国2022财年国防预算总额为7905.732亿美元)。为此,我们必须着眼于强国介入,持续加大国防投入的力度,加快高科技武器装备研发和列装的进度,从难、从严狠抓科技练兵、实战练兵,攻坚克难,敢打必胜。二是要针对民进党当局种种「谋独」挑衅,适时调高对台军事威慑的强度,灵活运用从军力展示、军事演习、常态化机舰巡航、大规模登岛作战演训、部队集结到海空封锁等各种不同手段,让台湾当局和岛内民众真实地感受到我们反对分裂、遏制「台独」的强大实力和坚定决心。三是要加强对新军事革命的研究,以超限战思维(乔良、王湘穗1999)谋划未来战场。未来台海一旦开战,战事将不仅在台湾海峡展开,也不仅仅是这片战场的机械式扩大。冲突双方的争夺可能来自海洋的更深处、天空的更高处,甚至太空。高新技术给战场带来的改变极有可能在非自然空间内拓展,电磁空间、网络空间甚至纳米空间的对抗都将成为现实。非自然空间的胜负甚至有可能成为最终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很大程度上,传统领域的争夺将与新技术领域的对抗交织在一起,互为表里,互相影响,但又各行其道,从而使战争在宏观、中观和微观领域全面展开。
(二)政治路径:现阶段以促成政治谈判为目标
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的关系,也不是一般意义上大陆内部省级行政单位之间的关系。台海两岸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现实利益纠葛叠加上美国等外部势力的干预,使台湾问题的政治解决变得错综复杂。「逼统台湾」的战略目标说到底是实现国家统一,因此「逼统」不会以中国古代「澶渊之盟」的方式换取和平,与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签署「十七条协议」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有很大的不同。和平解放西藏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民族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的核心是国家统一、民族复兴,是将两岸统一纳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之中,一方面主张两岸同胞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另一方面主张在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王英津,2022)
政治谈判是政府、政党、社会团体之间就内政及国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为确定各自利益、改善相互关系、协调行为尺度而进行的谈判。两岸政治谈判是指两岸之间就两岸关系中的政治性议题所进行的协商与沟通。两岸政治谈判首先需要营造有利于谈判的国际环境和岛内政治环境。在外有中美博弈、内有民进党「反中仇中」政治操弄的背景下,现阶段两岸之间显然不具备展开政治谈判或者政治对话的客观条件,即便是两岸事务性协商对话也因为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以及新冠疫情的影响而变得愈加困难。为此,我们首先要从思想上对工作的困难程度有充分的认识,调动一切手段,运用包括施压、封锁、宣传等各种手段对岛内政局和民意施加影响,迫使台当局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同时,要旗帜鲜明地团结岛内各种统派力量,与他们就统一问题展开广泛的民主协商,并从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争取在台湾岛内培养一支反对「台独」、拥护统一、践行统一的统一同盟军。此外,还要高度重视、系统分析美国等外部势力在台湾问题上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尤其是在当前中美大国竞争加剧、国际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要统筹兼顾、敦本务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外部力量,做好美国及相关国家政界、学术界、工商界和舆论界的争取工作。
(三)经济路径:「脱钩」与「嵌套」之争将伴随中美博弈持续较长时间
相对于其它方面,「逼统」战略在经济上面临的挑战也是非常严峻的,操作层面颇为复杂的,民间关于「惠台论」、「穷台论」之间的争论或许依旧无法平息。2018年以来,面对中国的快速崛起和赶超之势,美国对华发动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贸易战、金融战和高科技制裁,并企图以经济「脱钩」对中国大陆进行极限施压。全面遏制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赶超速度已成为美国共和、民主两党的高度共识。中美博弈被民进党当局视为千载难逢的机会,一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引诱大陆台商转移产能、返台投资,另一方面大肆阻挠陆资赴台,并针对大陆在岛内的企业进行封杀,企图破坏两岸经贸往来,以经济「脱钩」带动岛内社会全面「去中国化」。
两岸经济「脱钩」是中美「脱钩」的衍生状态和溢出效应。当前,民进党当局以防范大陆「全面渗透」为由,肆意破坏两岸和平发展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其对两岸经贸往来恶意缩限的做法使得两岸之间既有的合作机制被迫中断甚至倒退。中美大国竞争的背景下,未来两岸在经贸领域「脱钩」与「嵌套」的斗争将更趋激烈。为此,一方面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受美国断供指令逼迫,台积电等台湾先进半导体企业很大程度上会掐住我们高科技企业的脖子,「新南向」政策还会推波助澜地带走一批大陆台资企业到东南亚等地投资建厂,「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壮大中华民族经济」的愿景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充满信心,民进党当局「倚美抗中」、押注美国能够在中美博弈中胜出,显然是出于政治目的而误判形势。台湾对大陆的贸易依存度高达40%以上,对于大陆完备的基础设施配套、产业链结构和巨大的消费市场,台湾产业界尤其是医疗和高科技等优势产业不可能视而不见。无论民进党当局在政治上如何操弄,两岸经贸关系并不具备完全「脱钩」的条件。国台办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两岸贸易总额不降反升,同比增长27.2%,达到2982.8亿美元;大陆新设台资企业5923家,同比增长34.7%。两岸产业合作不断深化,产业链、供应链持续稳固。〔19〕总之,今天的中国大陆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处在世界经济发展合作的中心位置,强大的市场力量和惠台政策的深化落实将从经济上为「逼统」战略的实施创造更多的积极因素。
(四)文化路径:高举中华文明的旗帜与「文化台独」作斗争
76年前,温斯顿•邱吉尔在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演说,拉开了冷战的铁幕;31年前,美国人通过文化渗透和舆论扶持,加速了前苏联的解体。在意识形态的争斗中,西方政客已经把舆论控制和文化渗透的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民进党上台以来,在谋求所谓「法理台独」屡屡受挫的情况下,改弦更张,企图走「文化台独」、「渐进台独」路线,通过在岛内推行「去中国化」和所谓修订「历史课纲」,悄无声息地对台湾年轻一代进行精神洗脑,妄图扭曲、改变他们的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把他们同中华传统文化彻底割裂开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面前,民进党当局的倒行逆施衹能是螳臂挡车、痴心妄想。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绝不是任何人可以轻易割裂的。正如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所指出,由于现代化的激励,全球政治正沿着文化的界线重构。文化相似的民族和国家走到一起,文化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则分道扬镳。以意识形态和超级大国关系确定的结盟让位于以文化和文明确定的结盟。重新划分的政治界线越来越与种族、宗教、文明等文化的界线趋于一致,文化共同体正在取代冷战阵营,文明间的断层线正在成为全球政治冲突的中心界线。
不可否认,在形形色色的「台独」活动中,「文化台独」因其基础性、深层性、持久性更具破坏力。「逼统」战略在文化上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文化台独」。为此,我们一方面要持续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积极主动地与岛内学术界、教育界、新闻出版界等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公开揭批民进党当局「文化台独」的隐蔽性、欺骗性和破坏性,努力营造岛内反对「文化台独」的社会舆论氛围;另一方面还要继续扩大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人文交流,切实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争取形成与我国综合国力快速提升相适应的文化影响力和舆论话语权。此外,要扎实推进两岸融合发展,努力打造「第一家园」,让台湾青年人群在大陆求学、就业和创业的过程中,真实地感知中华文化,形成相互渗透、融合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总之,要高举中华文明的旗帜,解放思想,守正创新,全方位推动两岸融合发展,争取在岛内影响一批人,带动一批人,薰陶一批人,培养认同我们理想信念的人,建立一支共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同盟军。
五、结语
当前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台海形势依然严复杂峻。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我们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在当前「时」和「势」始终掌握在我们手中,祖国统一进程已经开启的征程上,「逼统」战略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和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在「逼统」战略的理论框架中,合作不仅是可能的,而且还有可能是富有成效的。「逼统」战略不仅可以把对台的实力优势转化为推进祖国统一进程的强大动力,对于维护台海和平,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作者陈先才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博导,曾令军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本文授权中时新闻网刊登,原刊于中评社刊发、中评智库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