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智库》美对台政策民意变化影响(张建、常帅冰)

(达志影像)

拜登政府上台以后,并未改变特朗普政府时期对华强硬立场,继续打「台湾牌」,从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和国际多个层面综合实行「以台制华」为目的的台海政策,美国涉台民意也逐渐走向非理性化。本文将从美国公众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美国民众如何看待台湾问题,深入剖析美国民众涉台观念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以期为改善美国民众对于台湾问题的认知提供有益借鉴。

一、拜登政府以来美国对台政策民意的变化

文中运用的民调数据主要参考了美国著名的民意调查机构盖勒普(Gallup Poll)、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以及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The 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等2020年以来的涉台民调结果,这些调查机构为研究美国民众对台湾问题与两岸关系的看法提供了较为有力的数据支撑。具体来看,拜登政府以来美国涉台民意向对台好感度增加、关注度提高的方向发展,关注的重点主要是台海局势与大陆武统问题,对台民意非理性化趋势明显。

(一)美国民众认为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重要程度提升,对台好感度上升、对华好感度下降

皮尤研究中心2022年8月裴洛西窜访台湾后进行的民调显示,43%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紧张关系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一数据比3月份时多出8个百分点。2023年3月,在蔡英文出访中美洲国家并计划藉在美国中转时会见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之际,皮尤研究中心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担心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紧张关系,47%的美国成年人表示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紧张关系对于美国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一数据比2022年10月上升了4个百分点,比2021年2月上升了19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美国民众对于台湾问题的关注程度提高,认为台湾问题对于中美关系的影响不断提升。

在美国民众对台湾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民众对台好感度与对华好感度呈现出反向变动的态势。早在2020年10月,皮尤研究中心的民调就指出,89%的美国公众认为中国是竞争对手或敌人;与美国人对中国的极端负面看法相反,公众倾向于以正面的眼光看待台湾,大约三分之二的美国人(66%)表示他们对台湾有正面看法,其中11%的人持十分正面的看法。对台湾有好感的美国人更可能担心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的紧张局势,在对台湾持正面看法的美国人中,55%认为两岸紧张局势对美国来说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可见,美国民众对台湾支持度上升的同时,对中国的印象正在下滑,这两个此消彼长的指标推动了美国民众在危机发生时支持台湾的意愿。盖洛普民调从1996年起每年至少跟踪一次中国在美国的形象,数据显示美国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在2020年为33%,2021年和2022年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下降到20%,2023年的民调结果为15%,与此同时77%的美国成年人对台湾有好感,这是盖洛普民调自1996年以来的最高值。芝加哥全球政策事务委员会的调查也发现,美国人给台湾的平均印象评分为60分(满分100分),这是台湾在该组织40多年以来民调中的最高得分;与此同时,美国民众对中国的评价跌入历史最低水平,只获得32分。全球台湾研究所于2022年6月的民调对中国大陆和台湾进行评分,1分为非常消极,10分为非常积极。最终中国大陆平均得分为4.01,台湾平均得分为6.06,可见美国民众对台好感度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对中国的好感度却在不断下降。

(二)美国民众更加关注大陆武统台湾问题,支持美国协防台湾的占比上涨,逐渐形成两党共识

美国民众过去对于台湾问题的关注程度虽然一直呈上升的趋势,但对于大陆武统台湾这一问题的关注程度较小,且不认为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但盖洛普民调2023年的数据显示,47%的美国人表示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冲突是未来十年美国切身利益的严重威胁。美国民调机构「拉斯穆森报告」(Rasmussen Reports)2023年初公布的其对美国选民所做的最新民调也显示,70%的美国选民认为大陆在未来几年内很可能武统台湾,其中38%的人表示台海发生军事冲突是非常可能,只有18%的人认为中国大陆不太可能采取武统手段收复台湾。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2022年的民调更进一步验证了美国民众对于台海局势的担忧,调查显示有76%的美国民众相信俄乌冲突将更加激发大陆通过武力收复台湾的决心;与此同时,有52%的美国民众认为台海局势的变动会对美国造成重大威胁。而美国民众对台湾的支持度不分党派,两党在各选项中都有非常相近的共识。

在美国民众对于大陆武统台湾问题关注增加的背景下,民调机构也越来越多地抛出关于是否支持美国协防台湾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美国民众的态度较为积极。美国欧亚集团基金会(EGF)设计并于2021年8月27日至9月1日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关于「若大陆武统台湾,美国军队是否该保卫台湾」这一问题,42.2%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应保卫台湾。全球台湾研究所也于2022年6月29日至7月11日进行了网络调查,向1728名美国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台湾受到中国的攻击,你赞成还是反对美国保卫台湾?」总体而言,多数人认为美国应该保卫台湾(61.23%)。

由民调数据可以看出,在美国协防台湾这一问题上,民众共识增加且赞成协防台湾的民众不断增多,但对于协防台湾的手段,更多人支持除直接军事介入以外的其他手段。根据2022年6月Morning Consult的民调,选民更愿意采取政治手段而非直接的军事介入:61%的人支持与中国大陆进行外交谈判以阻止台海发生直接军事冲突,53%的选民则支持向台湾提供情报而不是武器;尽管华盛顿已经越来越频繁地向台湾提供武器,但对台增兵并不受欢迎,仅获得26%的支持。「拉斯穆森报告」公布的民调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受访者就一旦台湾遭中国「入侵」回答相关问题,结果42%赞成美国派地面部队协防台湾,但相对有46%的受访者反对,可见美国民众对于进行直接的军事干预存在严重的意见分歧;支持美国为此对中国实施经济制裁的比率最高,达79%,支持制裁中国的受访者中选择「强烈」(strongly)支持制裁的达60%,民众支持经济手段制裁的比例远高于派兵协防台湾的比例。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2022年对于「中国威胁」问题的调查报告也显示,若是中国大陆武力统一台湾,76%的美国人支持政府对中国进行经济、外交制裁;65%的美国人认为政府应该为台湾提供军备补给,这一数据远高于支持美国直接派兵参与台海军事冲突的比例。

(三)台湾问题相关议题的党派差异缩小,普遍支持美台关系进一步深入发展

根据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的民调,2020年外交政策意见领袖和公众对于华盛顿应该如何应对中国的「攻击」存在很大分歧,共和党人对台派兵的支持率(43%)远低于共和党意见领袖(83%);但这种政党差异在后来出现了变化,两党在该问题上的共识性增强。根据皮尤研究中心2022年3月的民调,虽然共和党人比民主党人更可能说两岸关系对美国来说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其中40%的共和党人和倾向于共和党的独立人士这样认为,而在民主党人和倾向于民主党的独立人士中这一比例为32%。不过这一差距相对小于两位数的态度差异,可见美国人对两岸紧张局势严重性的看法没有明显的党派分歧。全球台湾研究所于2022年6月的民调要求受访者按照1-10的等级对中国大陆和台湾进行评分,民主党对台湾的评价(6.40)略高于共和党(6.04),但两者差距不大,可见两党意见接近。盖洛普民调2023年的结果也显示,大多数共和党人(78%)、民主党人(81%)和独立人士(75%)均对台湾持正面看法,两党均有超过半数的人对台湾持正面看法且比例差距不多,可见在两党内部有关台湾问题的关注度和观感普遍比较正面,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党若想赢得选举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也会更加趋同。

那些对中国给予更负面评价和对台湾给予更正面评价的人更支持美国出面保卫台湾。根据舆观调查网(YouGov)和《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所做的联合民调,在密切关注两岸局势的受访者中,高达70%听说过两岸紧张关系的美国人认为,美国应该对中国采取强硬的立场,以防止北京夺取台湾;持这一立场的人超越党派,民主党(55%)和共和党(58%)中都有大约相同比例的受访者持这一立场,另有41%的无党派人士也支持这一立场。全球台湾研究所2022年6月的数据也显示,对于美国是否应该在大陆采取武力手段时保卫台湾这一问题,民主党的支持率略高于共和党(67.04%对60.15%),大多数无党派人士也赞成保卫台湾(54.34%),但总体来看保卫台湾逐渐成为两党普遍共识。

对于美台高层互动这一问题,美国民众普遍持支持的态度,且持这一立场的民众占比呈扩大趋势。2022年10月中旬皮尤研究中心就中美关系相关问题所做的民意调查显示,对美国未来应该如何处理高层对台「访问」这个问题,不同党派的人没有表现出明显分歧,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各56%)都支持美国官员到台湾,并且认为台海紧张关系对美国来说是一个非常严重问题的美国人比那些认为不严重的美国人更赞成派高层官员到台湾(63%对49%)。麦卡锡当选美国众议长后,根据舆观调查网的民调,48%的受访者认为麦卡锡应该访台,只有25%的受访者反对他的台湾之行;2022年8月初在前众议院议长南茜·裴洛西(Nancy Pelosi)窜访台湾并引发北京强烈反弹后,当时所做的民调显示只有34%的人支持她访台,而有39%的受访者认为她不该前往台湾。在民主党人中,2022年8月约有44%的受访者支持裴洛西访台,而10月约有46%的人支持麦卡锡访台,支持者的比例变化不太大。但是在共和党人中,去年支持裴洛西访台的受访者只有29%,但现在支持麦卡锡访台的受访者却翻了一番,达到58%。综合来看,在加强美台高层互动、美国对台军售等问题上,两党共识不断增强,民众普遍支持美台关系进一步深入发展。

(四)美国民众多数人对台湾问题和两岸关系的了解程度不足,支持协防台湾的人数可能有所波动

美国历史上,大多数人支持派遣美军为另一个国家或地区而战并不常见,尤其是当有关国家不是条约盟友时,但多年来美国民众在台湾问题上的看法一直在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在理论上,美国普遍愿意保卫台湾,这不仅有助于美国继续对台军售,而且有助于在美台之间发展实质性关系。然而,根据2022年6月Morning Consult的民调,大多数人对东亚和中国的历史没有了解,只有15%的选民称自己对两岸关系「非常熟悉」。舆观调查网和《经济学人》周刊联合进行的民调,对于台海两岸爆发直接军事冲突时美国是否应该武力协防台湾这一问题上,4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对这个问题了解不够。可见民众对台湾问题与两岸关系的了解不多,因此民众的涉台认知很容易被其所接触的信息所塑造。

此外,虽然目前的民调数据显示美国民众对于台海冲突时美国协防台湾的支持度是有所上升的,但这种支持可能仍然基于在台海没有直接军事冲突的情况下。研究普遍发现,尽管民众在台湾问题上的看法可能受到领导层和政策精英的影响,但美国公众仍然受到美国参战时伤亡的强烈影响。这也就意味着目前对于派兵保卫台湾的公众支持可能会有所改变,因为公众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是随着形势变化有所改变。尽管美国民主党及共和党均对北京都抱持强硬立场,但民众对军事选择的支持可能会减弱并会减少对台湾的支持。因此,美国民众虽支持军事方式介入台海冲突,但仅限于派军机和军舰,而非美国军队直接参战。预想到美方军事介入的伤亡,就会驱使美国人反对介入武装冲突,而更倾向以经济制裁等方式回应,以避免战事造成美国士兵伤亡。此外,民众支持保卫台湾,虽然可能会降低国内援台的政治成本,但并不一定意味着美国有保卫台湾的能力,随着中美在台海和印太地区实力差距的缩小,美国民众可能还会考虑美国协防台湾自身能力的问题。

二、美国对台政策民意变化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民调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拜登政府上台以来,美国涉台民意走向趋于非理性化,对台湾的好感度和对台海局势的关注度均有所提升。美国近年来对台民意的变化离不开各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美国政府对于中美关系采取的更加强硬的立场以及中美战略竞争的新态势、俄乌冲突造成的民众对台海局势恶化的担忧、媒体的报导及智库学者的观点以及自身对于中国综合国力提升与中国统一政治意愿增强的感知等因素。

(一)美国政府开启全面对华战略竞争,民意与政见互动挺台反中成跨党社会共识

美国的台海政策是其全球战略、亚太战略和对华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对台政策服务于它的对华政策。自1979年美国承认一个中国以来,对台湾一直采取「战略模糊」的策略,向台湾提供武器,但不明确表示会协防台湾。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引发了关于这一政策是否明智的辩论。美国对于中美两国实力差距缩小感到担忧,对中国实力与意图缺乏正确判断,台湾问题是美国战略上牵制中国最重要的筹码。支持美国协防台湾的人士认为,台湾是一个重要民主盟友,其战略位置可以防止中国向印太地区扩张,而且台湾也是宝贵的交易伙伴,生产半导体和其他重要电子产品。

拜登上台以来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中美之间持续恶化的关系,总体上延续特朗普时期的「以台遏华」战略,对华战略竞争定位的对抗性增强,认定中国对美国霸权构成全面挑战。拜登虽反复申明「四不一无意」,即不寻求「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的体制、不寻求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对 抗,但从实际行动上却不断以「切香肠」方式挖空美国的「一中」政策内涵,明确主张要与中国「竞争性共存」,打「台湾牌」的力度不断提升,加紧在多领域提升美台实质关系。根据罗伯特·杰维斯的研究,诱发定势是导致人们错误知觉产生的重要原因,由于人们接收到信息时,会以自己当时集中关注和考虑的问题为定势,据此解读自己接收到的信息,从而导致错误知觉。在对台湾的态度上,受中美紧张关系加剧与美国打「台湾牌」力度加大以及协防台湾承诺的影响,民众更加关注国际政治中的中美关系以及双方之间的核心问题——台湾问题,因此民众对台湾和台海局势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裴洛西此前不顾北京强烈反对窜访台湾的举动,提高了台湾在美国民众视野中的「可见度」,同时也反映了其背后的民意支持,国会议员不断访问台湾并受到民进党当局接待,这向美国公众发出了美台关系「良好」的信号,导致美国民众对台美关系认可度的提升。

从党派的角度来看,美国两党的政治立场在很多具体议题上是存在分歧的,这就会导致民众对于不同议题态度的对立与社会认知的分裂。但对于涉台议题两党共识不断增加,在两党对台叙事和态度不断靠拢的背景下,民众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也更趋于一致。美国五角大楼不断夸大中国可能在未来六年内「入侵」台湾的警告,反华情绪高涨,在美国的外交政策辩论中频繁提到竞争或新冷战,营造了一种推行和拥护鹰派政策的氛围。在这样的官方叙事背景下,美国民众对中国威胁的看法已经受到精英阶层的舆论和政府对华威胁叙事传播的影响,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台湾政策倡议主任雷蒙德·郭(Raymond Kuo)曾表示,民意调查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台湾更频繁地出现在美国政治领导人的口中,「台湾成为横跨美国两党的少数几个问题之一,公众对台湾的支持一直是潜在的,在官方的影响下,美国公众舆论对于台湾问题从『不了解』转向更加明确的表达对台湾问题的立场」。民众对台潜在支持在官方影响下被表达了出来,随着对台湾的正面看法增加以及对中国越来越负面的看法,对保卫台湾的支持增加。

(二)俄乌冲突持续,「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舆论氛围影响公众认知

2022年10月民调数据显示70%的美国人认为美中关系不好,28%的人表示有点好,只有不到1%的人认为目前的关系非常好。关于中美关系的定位,62%的人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25%的人将中国视为敌人,而10%的人将中国视为合作伙伴。这与2022年1月俄乌冲突以前的民调数据发生了较大偏差。2022年1月,有54%的人选择了中美是竞争对手关系,只有35%的人选择中美是敌对关系。由此可见,俄乌冲突对于美国民众的认知产生了较大影响。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2022年8月公布的另一项民调也显示,高达76%的美国人认为俄乌冲突将鼓励中国「入侵」台湾,近三分之二的美国人认为,俄乌冲突给其他希望为了领土利益发动战争的国家开了先例。2023年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委托雷德菲尔德&威尔顿战略咨询公司(Redfield & Wilton Strategies)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56%的美国人支持美国在中国大陆武统的情况下保护台湾,去年这一数据为47%,同时超过40%的美国人认为,中国对美国利益的威胁比俄罗斯更大。

俄乌冲突加深中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美国大打「台湾牌」,不断炒作大陆对台的「武力威胁」,「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的舆论甚嚣尘上。2022年4月5日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帕帕罗(Samuel Paparo)表示,「美国履行防卫台湾、支持台湾强化自卫能力的承诺不能松懈」。拜登关于保卫台湾的一系列公开声明以及大量涉台法案出台,俄乌冲突后美国官方声明和新闻涉台报导和发声增多,这样的舆论氛围影响了民众的认知。根据2022年3月皮尤民调的结果显示,78%的美国人表示,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的紧张局势至少对美国来说是一个有点严重的问题,其中35% 的人认为这些紧张局势非常严重,比去年增加了7个百分点。在俄乌冲突爆发一年以后,根据皮尤研究中心于2023年3月20日至26日进行的调查,47%的美国成年人表示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紧张关系对于美国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一数据与2021年相比上升了19个百分点。

(三)台湾当局不断提高国际能见度,推行倚美谋独政策

从台美关系上看,民进党当局推行「倚美谋独」的「拒统」政策,尤其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民进党当局借机引导国际舆论,强化大陆「武统」的叙事。蔡英文坚持所谓的「自由民主价值」,刻意配合美国总统拜登上台以来所推行的「价值观外交」、打造「民主价值联盟」,频繁强调「民主台湾照亮世界」。民进党当局将「民主台湾」与「威权中国」对立起来,大肆渲染「大陆单方面破坏台海和平稳定的现状」,形塑台湾地区「亚洲民主灯塔」的地位,企图为外国势力干涉台海议题造势,推进「台湾问题国际化」。2022年8月2日,时任美国众议院议长裴洛西窜访台湾,蔡英文在与裴洛西会面时称:「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使台海安全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民主台湾一但受到侵略,整个印太地区安全都会受到巨大冲击。」2023年初台湾立法机构负责人游锡坤访美时表示,大陆收复台湾,可能影响美国的第一岛链,「对全世界都是严重威胁」。蔡英文2023年2月会见美国访台代表团宣称「台湾将与美国和其他民主伙伴更加积极地合作,以应对威权主义扩张和气候变化等国际挑战」。民进党当局通过各种机会,不断向国际社会传递台海局势紧张的信号,表达自己「甘当美国马前卒」的决心。民进党当局的这些叙述通过媒体传播给美国民众,台湾问题在美国民众生活中的能见度不断提高,民众对台海局势的认知也在台湾民进党当局叙事的误导下变得更加消极,对台湾的同情心理增强,对两岸关系的认知恶化。

(四)美国媒体、智库和学者的涉台观点更趋激进,间接导致民众对台认知的非理性

由于大多数美国民众缺乏与外国直接接触的经验,他们对中国的看法主要基于他们从媒体获得的信息。当美国民众被问及了解政治新闻的主要来源时,大约三分之二的美国人(66%)表示美国主流媒体是主要渠道,主要包括全国性网络新闻媒体(ABC新闻)、三家有线新闻媒体(MSNBC、福克斯新闻和CNN)以及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媒体。同时,83%的美国民众比较相信他们从主流媒体新闻获取的信息的准确性,其中38%的人对此表示「非常」信任。然而,美国主流媒体报导中对台湾的正面报导较多并且反华倾向比较明显,在涉华政治上较为关注台湾问题且通常在表述上称台湾为国家。在这样的舆论氛围下,民众受媒体传播叙事话语的影响,对台湾的好感度更高,对台湾问题的了解也多由媒体的新闻报导所塑造,加强了对大陆武统的刻板印象和固有观念,从而会对美国对台民意产生重要影响。

除了媒体传播以外,在外交政策方面公众追随精英的暗示是很常见的。作为意见领袖,智库专家学者对于台湾问题的看法态度也影响着普通民众的态度。对台政策方面,越来越多专家对本质完全不同的俄乌冲突和台海紧张局势进行错误的类比,并片面夸大两者的关联度,主张通过双边和多边军事防务合作强化台湾的自卫能力,呼吁对中国大陆的对台政策举措采取强有力的反击,以便增加中国大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难度,同时提升美国非法介入台海事务的力度。实际上,美国战略界长期存在「保台派」、「维持现状派」和「弃台派」三种主张,在俄乌冲突以后「保台派」的呼声不断增强。美国企业研究研究所的保罗·沃尔福威茨(Paul Wolfowitz)和卜大年(Dan Blumenthal)等学者认为俄乌冲突增加了大陆更早对台动武的可能性,主张全面升级与台湾的防务关系,甚至与台建立所谓「外交」关系并采取军事介入台海事务的战略清晰政策。哈尔·布兰茨(Hal Brands)和克里斯·多尔蒂(Chris Dougherty)更是从战争视角呼吁美国改变对台政策,认为中美不久将可能因台湾问题爆发冲突并陷入一场大规模的持久战,建议美国军方提升作战能力,为中美战争做好充分准备。多尔蒂建议助台打造强有力的自卫能力「武装」台湾、强化与日澳等地区盟伴的军事协作能力,威慑大陆对台动武。在对舆论领袖的研究中发现,决策过程中不同的媒介扮演不同角色,人际影响比其他媒介更为普遍和有效,能够保持基本群体中的内部意见和行动一致,这些专家学者在社交平台和新闻媒体上的发言和表态都影响着美国民众对台海局势的判断,使其对大陆武统台湾的预期增强。

(五)中国实力的提升和统一政治意愿的增强,中美实力差距缩小

面对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与自身国力的相对衰落,在特朗普执政后,美国认定虽然美国也从中美合作中有所收获,但是中国从中却比美国获益更多,进而不断质疑「双赢思维」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中美双方走向「零和博弈」。如蓬佩奥所言:「我们曾设想,与中国的接触将创造一个充满礼让与合作承诺的光明未来」,但「今天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严酷的事实,这个事实将在未来几十年指导我们:与中国盲目接触的旧模式已经失败。我们不能继续这样做。我们决不能重蹈覆辙。」拜登政府上台以后,对华定调仍然大体上延续了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定位,认为中国是「后果最为重大」的地缘政治挑战,视中国为「头号战略竞争对手」(most consequential geopolitical challenge),可见,美国面对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防支出的增长,陷入一种「修昔底德陷阱」式的思维逻辑。

在中国崛起、中美实力差距缩小的背景下,美国民众对华认知出现恶化,雷根研究所2021年的国家安全调查结果可以进一步证实美国民众对中国威胁感知的增强,在2021年美国人首次将中国列为美国的头号敌人。当被问及认为哪个国家对美国构成最大威胁时,研究报告称「美国人也开始认识到中国挑战的多面性」,并指出当谈到对中国最大的担忧时,民众具有较大的分歧,但是在政治、军事、科技等层面都存在威胁感知;2022年冬季皮尤研究中心的民调显示,43%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世界头号经济体,2020年夏季只有32%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世界头号经济体;十分之七的人说美国是世界领先的军事强国,比2020年持该观点的6%增加了两倍多。作为中美关系中的重中之重台湾问题,民众对台湾也更加的关注,正面的认知也随之增强。民调显示,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自2018年以来一直在恶化,尤其是在COVID-19大流行席卷全球之后,现在已达到盖洛普40多年来的新低。过去几年中美之间的摩擦不断加剧,导致认为中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对美国利益构成重大威胁的美国人的比例急剧上升,公众对这两种威胁几乎没有区别。与此同时,美国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看好台湾,因为他们认为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的冲突对美国的威胁比过去更大,可见民众的认知被官方政治表态与中美关系所形塑,与现实存在很大的差异。

三、美国对台民意变化的影响及大陆的应对

美国的公众舆论比其他国家更容易介入政府决策,在当今美国外交决策中,公众舆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舆论态度对对外政策的影响是宏观的和方向性的,因此美国涉台民意的影响与大陆如何改善美国民众对台湾问题的错误认知是需要审慎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一)美国涉台民意非理性化的影响

1.民意塑造美国对台政策,中美敌意螺旋上升。民意可以左右政府的外交和安保决策,如果接近多数或多数人支持保卫台湾,这是足以促成总统做出这一决定的充分条件。美国政府通过「选择—传播—互动」的模式完成了对「中国威胁」叙事、台湾「民主灯塔」叙事以及「台海局势紧张」叙事的建构,并将中国有关议题进行广泛的安全化,它严重影响了美国民众的对华民意。民意反过来也会向上塑造美国当局的台海政策,在民众对台关注度好感度提升的背景下,美国支持「台独」势力越来越形成共识,为了继续执政会顺应民意继续在台湾问题上打「擦边球」,尤其是美国国会,每年都会提交很多的反华与支持「台独」的议案,真正的目的在于阻碍两岸的统一。这将制约了中美关系的良性发展,中美官方与民间在涉台问题上相互影响,形成一种敌意的螺旋,导致中美民间信任荡然无存,进而严重影响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

2.纵容「台独」势力,不利于两岸关系和台海局势稳定。对岛内民众来说,美国民意向台湾民众释放美国在背后保护台湾的错误信号,导致台湾岛内民众在国家认同感方面存在偏差,更进一步误导了台湾民众的国家和民族认同意识,使其「倚美」思想进一步加深并强化了「拒统」倾向。随着俄乌冲突危机外溢,美西方与岛内绿媒大肆将乌克兰与台湾地区类比,为民进党当局破坏一中原则提供舆论支持,不断强调「台湾安全」是美国构建的「东亚安全体系」的一环,不仅误导了美国民众的涉台认知,也使得台湾民众存有「民进党当局的『台独』政策不会引发战争、美国会提供『安全保障』」等幻想,进而影响了台湾民众的统「独」认知;对「台独」势力而言,美国民众对于台湾的好感度与台湾问题的关注度的提升,从精神认知层面也会给「台独」注射「强心剂」,增加他们与大陆对抗的底气,「台独」势力不断地扩张不但迎合了美国的反华策略,还进一步诱导台湾选择错误的道路。在「台独」势力的影响下两岸敌对情绪加深,使两岸关系更趋动荡和紧张,增加祖国和平统一的难度;从民进党当局来看,美国对台民意两党共识和社会关注度的提升也会使得民进党当局更加推行「倚外谋独」的政策,不停地引入外部势力介入台海事务,导致中美在印太地区战略竞争的扩大化以及台海紧张局势的持续升级,中美双方发生对峙的情况将可能越来越多地在台海周边上演,置台海于十分危险的境地。台海的和平稳定因为「台独」势力的蠢蠢欲动和美日等外部因素的深度介入而更趋复杂,政治谈判更加困难,和平统一的希望更加渺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前景黯淡。

(二)中国应对美国涉台民意变化的对策

1.保持战略定力,处理好中美竞合关系。拜登政府上台以后,在对台政策上并未转变特朗普「以台制华」的政策走向,继续不断通过立法、访问、军售等手段来「切香肠」,掏空其「一中政策」。在权力转移驱动下,可以预料,未来一段时间美国将继续推行「以台制华」的对外政策,不断地打「台湾牌」,其对华竞争的态势与美台关系发展也会持续影响美国民意走向,美国对华民意必然会对中国产生怀疑和敌意,而对台民意则会更加趋于认可和友好。对此,中国应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在发展自身的基础上清晰研判中美关系的趋势,把握美国「以台制华」的实质。在战略博弈中,明确博弈各方的「红线」是避免重大危机的必要前提,中国要在中美关系中掌握战略主动,尤其是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台湾问题上,更要明确政策红线与底线所在。中国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向美国官方和民众传递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面对『台独』势力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台湾事务的严重挑衅,我们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展示了我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台独』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尽管美中双方都表示有必要稳定两国关系,但双方的和平意图并不能解决两国之间关于台湾问题上的根本分歧,美中之间存在巨大的「信任赤字」。中美之间在台湾问题上确实存在「不可调和的分歧」,但能否弥合分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管控分歧。因此,在当前中美战略竞争、台海地区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增多的情况下,中国在处理涉台外交的问题上,应该坚持对美外交始终是涉台外交工作的重点并且不能忽视美国民意的影响,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处理好中美竞合关系,争取美国民众对一中原则与和平统一的理解与支持,避免官方和民意的互动导致涉台问题上敌意的螺旋上升。

2.注重话语传播建设,提升文化自信向世界讲好祖国统一叙事。受制于西方制造出的舆论斗争模式,美国民众很难听到真实的中国声音。实际上,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态度并没有完全固化,大多数依然对中国的态度摇摆不定。罗伯特·杰维斯认为,避免国家间产生战略误判最好的办法是国家间的交流,即国家应清晰地对外传达自己(想要别人知道)的意图,同时也要学会站在别国的角度来解读自己。因此,中国应该注重话语建设,促进中美之间官方和民间的交流,向美国和世界讲好中国统一叙事,加强双向沟通,争取国际社会理解和支持。一方面,要化被动为主动,突破西方二元对立的舆论斗争模式,中国要主动向西方世界传递中国的声音亮明底线,让其他国家及时了解中国。中国必须转变在国际舆论场上的被动地位,基于中国的客观事实主动向美国和世界阐释大陆「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理念与两岸统一的决心,将舆论的注意力从对大陆武统台湾转向对中国对稳定台海局势与发展两岸关系话语的关注。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关键问题上,我们要巧妙设置议题和表达方式,既要主动斗争,有针对性地反击西方对中国威胁叙事的建构和传播,也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关注各国利益关切,对国际问题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争取国际话语权。我们必须要用实际行动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和平统一的诚意,削弱民众对大陆武统的担忧;另一方面,重视非官方媒体的作用。根据调查,美国人很少接触中国的国际媒体,他们表示,「我怀疑绝大多数美国人没有看过中国媒体报导,因为美国人倾向于消费非官方媒体。我们知道这是宣传,但我们不喜欢宣传」。因此,要与国际民众进行深入对话,必须要重视非政府力量在对外传播中的作用,从而赢得民众的信任和认可。为了深入社交媒体,影响民众观念,政府不能简单地传播信息还需要培养积极的舆论引导者。除了在中国官方媒体的社交媒体帐户上发布关于台湾问题的信息外,中国政府还需要与记者、政客以及非传统的舆论领袖、博客作者、自媒体创作者等建立一个具有影响力的网络,从而通过社交媒体扩大中国阐释台湾问题立场的辐射范围。

结语

民意作为重要的「第三方因素」在国际政治的舞台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伴随着中美关系的动荡发展,美国涉台民意也呈现出特殊的波动趋势,这将影响到美国对华与涉台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在美国官方和民间的双重塑造下,民众认为台湾在中美关系中的重要程度提升,对台好感度上升对华好感度下降,尤其是在俄乌冲突以后更加关注大陆武统台湾问题,支持美国协防台湾的占比上升,在台湾问题相关议题上逐渐形成了两党共识,普遍支持美台关系进一步深入发展。但大多数人对台湾问题和两岸关系的了解程度不足,民众对于台湾问题的看法可能随着现实状况有所波动。之所以美国民意出现这样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五个方面的因素使然,即美国政府开启全面对华战略竞争,民意与政见互动挺台反中呈跨党社会共识;俄乌冲突持续,「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舆论氛围影响公众认知;台湾当局不断提高国际能见度,推行倚美谋独政策;媒体、智库和学者的涉台表述更加强硬,间接导致民众对台认知的不理性;中国实力的提升和统一政治意愿的增强,中美实力差距缩小。美国对台民意的变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仅会塑造美国政府对台政策,导致中美敌意螺旋上升,而且还会纵容「台独」势力,不利于两岸关系和台海局势稳定。因此,中国必须要重视美国涉台民意的变化,在宏观上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力,积极处理好中美竞合关系中的台湾问题,同时努力突破「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的叙事框架,注重中国「一国两制」和一个中国原则的国际话语叙事,推动多元化公共外交的发展,从而改善美国涉台民意,为两岸关系发展与中美关系稳定提供有利的舆论空间。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民意调查数据即使出自专业机构,调研方法较为科学规范,也并不意味着调查结果是绝对真实的。政治取向、年龄、媒体以及民调问题与选项的设计本身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结果产生影响,认识到民调偏差的存在有助于更客观地理解和分析这些民调结果。

(作者张建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政党与政治研究中心秘书长/副研究员、常帅冰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生)

(本文授权中时新闻网刊登,原刊于中评社刊发、中评智库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