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人性美好
(图/中新社)
国庆日刚过,但孙中山并不平静。前有作家吴淡如从教导小孩时发现,课纲教材对台湾历史过往的扭曲。而连假期间,两岸对辛亥革命建立中国也各自表述,各自解读。这社会愈来愈让人觉得针锋相对、彼此不爽、人心险恶、大家都有毒。如果再看看韩剧《鱿鱼游戏》,更印证这股心理不假。
怪要怪台湾政坛恶质化的发展,政党利益挂帅,只计你死我活,不顾百姓苍生。这愈加形成了人民意识形态的对立,对历史文化的诠释也各有立场。孙中山是谁的国父?《斯卡罗》要站在外国还是台湾原住民这边?一股「人性本恶」的气氛,正笼罩全台、全世界。但真是如此吗?
集历史学家、作家、记者于一身,被赞誉为欧洲最著名的年轻思想家之一的罗格.布雷格曼,写下了《人慈:横跨二十万年的人性旅程,用更好的视角看待自己》一书,试图推翻历史成见,重拾人性间的美好。
他说,「世界远比我们想像的美好,真正的威胁,是我们对于自己太悲观」。二次大战期间,德军试图用轰炸瓦解英国人的抵抗意志,他们认为,一旦恐慌与暴力蔓延开来,人类便会显露低劣的本性。然而,德军的剧本并没有上演。接着,英军采用同样的轰炸战略回敬德军,他们认为,韧性是英国人独有的美德,德国人连他们挨过的一半都挨不住。英军的盘算也落空了。
事实上,不只德、英双方对人性有如此悲观的看法,而是高达97%的人皆然。众多的历史事件证明:当危机来袭,不论是炸弹落下或洪水成灾,人类展现的都是最好的本质。
贾德.戴蒙在《大崩坏》中推论,复活节岛岛民因资源不足而相残,甚至以人为食,是以残酷自私的人性为导火线。但新的人口证据却有截然不同的解释。《苍蝇王》作者获颁诺贝尔文学奖,被盛赞为「生动刻画了真实人性」;但是当虚构小说在现实中上演时,流落荒岛的小男孩却建立起井然有序的小型社会,为了求救,轮流看顾营火不灭。
事实上造成当今人心险恶,与对人类感到灰心的重要关键因素,是新时代新闻与社群媒体的推波助澜,所有的恶消息永远远大于善消息,更能搏取眼球的吸引,人性丑恶似乎便成了我们洗刷不掉的烙印。
然而,人类如果真的嗜血好战,为何在战争中造成最大伤亡的都不是于前线奋战的士兵;而是远离前线、不会与敌人面对面运筹指挥的那一小批人?人类如果真的难以教化,为何挪威将重刑犯送进宛如度假村的监狱,反而造就世界最低的再犯率?
人类的每一次大跃进,都发生在我们对自己有了新认识的时候。现在是时候该换个视角来看待自己了。在后疫时代、在后海峡危机之后,重新建立起面对国内外「人性本善」的念头。
尽管世界仍有不平、人们的健康还遭受威胁,但你愿不愿意改变对人性的看法?这种改变会让你和你接触的人们一起成为更好的人。这不是「魔幻励志」,而是我们的心理机制和行为倾向,这决定了文明走向,我们可以当个好人而演化。只要从自己改变,理解别人,彼此就能好好过日子。否则,难道我们要失去对人性的信心,处处怀疑计算,不信赖彼此,不希望台湾政党和谐、两岸太平?(作者为台北市出版公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