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拨补非改革 工运部长要救劳保

中国时报社论

出身工运的劳动部长何佩珊首度立院备询,针对立委质询如何处理蔡政府8年未解的劳保年金财务危机,从部长口中听到的竟是「拨补就是改革」;对比过往支持国会改革,今日态度的不同,何部长仅表示「时代变迁,位置不同的情形之下,我们要有不同的思考」。各界难免纳闷,如果当年那个为工运遭判刑的何佩珊听到现在居高位的自己这么回应,内心会是怎样的反应?

拨补难填财务黑洞

对于2028年即将破产的劳保基金,劳动部长抛出「拨补就是改革」的作法,立即引发热议,因此隔天何部长也进一步说明,「我不是来砍给付」,希望能在一个永续发展的状况下来经营劳保,未来改革不可能像过去「多缴、少领、延后退」,这种方法绝对行不通。至于要怎么做呢?何佩珊部长则提出,「搭配加速推动中高龄就业、家庭看护工纳入劳保等开源方式,同时法律还有提高费率的空间,另外也希望争取每年拨补不低于新台币1200亿。」

如果这就是何部长口中「更多元、永续的劳保改革方案」,那么「拨补」仍是最重要的对策。因为调涨劳保费率是自2009年就开始做的事,然而到了2017年便已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形,而且连续7年到今天都是这样,否则怎会有「拨补」救劳保这招。再说劳保费率(扣除就业保险的部分)目前是11%,法定最高费率是12%,显然若不修法继续调高是无法因应的。

劳保基金的财务问题源自于制度,先是「随收随付」的收支原则,也就是收取当前在职场工作者的保费,作为给付退休者的财源,因此当人口出生率下降后,新生代人数不如年长者时,很容易就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何况劳保本身还有老年给付从「一次金」增加「年金制」的变革。大家都说「年金」是活得越久、领得越多,可知在高龄社会,年金制的成本一定是比一次领完老年给付的制度高,所以若不从改革制度做起,想靠增加1%的劳保费率纾解财务坠崖的压力,根本是缘木求鱼。

即便搭配何部长所说的「推动中高龄就业、家庭看护工纳保等开源方式」,就可有效缩小劳保财务黑洞吗?台湾的中高龄就业现况虽有专法推动,但以60岁就可以领年金的标准看,截至2023年底60至64岁者的劳动参与率为40.55%,65岁以上仅9.91%,特别是女性自55岁起劳参率就如断崖式下降,55至59岁是47.7%,60至64岁为28.14%,到了65岁以上剩6.4%,这样就算「加速」推动,请问能增加多少保费?

何佩珊莫忘了初心

根据劳保局统计,劳保老年年金的平均请领年龄是61.35岁,为何不是65岁?显然领取「减额年金」者日益增加,因为劳保破产新闻时有所闻,劳工朋友怕领不到年金,不想等到65岁才领「足额年金」,宁可早点领少拿点钱,总比领不到好,可见想靠增加中高龄就业救劳保,难哪!

再讲到何佩珊口中的劳保财务改革神器?「拨补」,须知请领年金的人数是一年一年堆叠上去,劳保局的统计显示,2013年仅49.7万人请领劳保年金,但到了2023年底已飙升至174.2万人,增加3.5倍,此时还有一个未爆弹,即婴儿潮世代已陆续届龄退休。

内政部统计,1958年至1966年间台湾出生人口有378.3万,也就是从2023年起这群人将陆续满65岁退休,劳保精算报告显示,保费与给付收入差额,2024年为1303亿元,但逐年扩大,到了2028年缺口将达2360亿元,就算拨补1200亿元,同时以2023年劳保基金投资最好的一年,获利1100亿元来算,两者合计仍不足以弭平差额。难怪学者要说,只靠拨补维持基金规模,还得保证股票市场持续大赚,「要看老天愿不愿意赏脸」,未来不能有景气衰退、税收减少、投资负成长的情形,否则很难过关。

如果今天工运人士何佩珊缴了一辈子的劳保费,等到要退休了却领不到年金,是否会和其他劳工一起上街去抗议?劳动部为何不肯改革?其实坐上部长位置的何佩珊,若还有当年为劳工争权益的心,就该看看《今周刊》本年所做的调查,目前支持「政府立刻进行劳保年金改革」的受访者已有74%,比起4年前增加了14%,可知大家都了解问题的严重性。请不要为了部长的位置,忘了当年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