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陈时中政治生命的最后赌注

中时社论

新冠疫情每日确诊本土案例数持续上升,10日新增50780个本土案例及48个境外移入案例,新增12例死亡,单日确诊数已连续4天飙破4万,英国《每日电讯报》发表「台湾因其黄金标准的防疫战略享誉世界,如今面临染疫死亡率恐飙升」的评论,警告台湾因解封太快,政府未超前部署,也未能及时向民众宣导,恐在夏季前造成前所未有的死亡率。其实《中国时报》社论早在4月19日就提出警示,在「与病毒共存」前,要提高老人疫苗覆盖率、储备充裕治疗药物并完善医疗系统的准备,否则将造成死亡率飙升问题。遗憾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现在连英国媒体都替台湾担心。

失序的与病毒共存

新冠疫情死亡率问题,决定于3个因素:政府政策是否完善、民众是否配合及医疗体系的应变能力。台湾前两点都不会是问题,台湾人民素质高,乐于配合政府,只要中央疫情指挥中心讲清楚人民应当如何做,人民大致都会配合。而台湾医疗体系在全球享有盛名,长期以来公卫系统的表现也非常杰出,应该可以应付裕如。

但事实并非如此,疫情飙升后,民众失序,医疗体系也出现严重问题,目前还在疫情周期初期阶段,台大医院企业工会已发出「失守」的求救信,北市联医工会也呼喊「我们挡不住了」,台北市立联合医院胸腔科医师苏一峰表示,北台湾医疗量能已达极限,濒临崩溃边缘。指挥中心认为这些都只是部分的意见,但现场医护人员的担忧是真实的存在,不会因为政府的否认而消失。

综合医护人员提出的问题,主要是病人大量涌入,加上医护人员纷纷因确诊而退出战场,人手极度欠缺。以台大医院急诊室为例,超过10名医护人员确诊,来诊量却是平时的2倍以上,让现场难以承担。由于政府规画与宣导不足,未能做好分流工作,无论做PCR、一般病患或无须紧急治疗的无症状、轻症患者通通挤到急诊处,所谓降载、纾解急诊壅塞根本只是口号。

防疫是公卫议题,也是科学问题,疫情的发展有因果与逻辑关系,是可预测的。疫情引爆后,确诊病例数就会增加,其中包括无症状、轻症、中症与重症4类,重症容易导致死亡。当每日确诊案例持续增加,重症案例将随之增加,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死亡案例;确诊案例愈多,死亡案例愈多,这是简单的逻辑。

心有旁骛的指挥官

疫情爆发后,各国或地区会面临相同的疫情周期与确诊、重症、死亡问题,但确诊率、重症率与死亡率,各国或地区会有很大的差异。譬如新加坡与香港都经历过Omicron变种病毒的肆虐,新加坡疫情周期从2月1日到3月31日,历时两个月,顶峰时每百万人有3800人确诊,致死率0.05%。香港疫情周期从2月25日到3月31日,历时1个月又1周,时间比新加坡短,但顶峰每百万人有8500人确诊,致死率0.75%,显然新加坡防疫表现比香港好。那么,一个大哉问,台湾究竟会是新加坡或香港?

依据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验,Omicron变种病毒疫情周期约1个多月到2个月,死亡落后疫情爆发约2到3个星期,台湾还处于疫情周期初期,最后究竟会成为新加坡或香港,完全要看民进党政府的表现,表现好就成为新加坡,可以保护住台湾防疫模范生与医疗体系一级棒的美誉,否则就会沦为香港。就这一段时间因指挥中心落后部署,而造成的快筛之乱、急诊室危机、医院运作困难、地方与中央各行其事等乱象来看,真的不容乐观。

台湾今年累积确诊病例数即将破40万,若依《纽约时报》全球疫情轨迹的全球确诊死亡率计算,将有1万2350人死亡,依台湾实际确诊死亡率计算,将有2万6810人死亡。《天下杂志》估计,大约2万2000名老年人会因疫情死亡,前国民健康署署长邱淑媞更警告,疫情对儿童的威胁不容忽视。

疫情如此严峻,疫情指挥官陈时中依然老神在在,准备7月中下旬将新冠肺炎从第五类法定传染病降级至第四类。社会一般解读是:解除管制、摆脱责任后,他就可以转身担任候选人投身选举。我们不希望《每日电讯报》预测成真,愿再次提醒民进党,纵容陈时中「失序的与病毒共存」,无异政治自杀,果断换掉他,否则就叫他专心、专业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