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小心蔡英文路线撞墙
中时社论
中美关系渐趋可控,变化轨迹可从2021年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白宫国安顾问苏利文与中共中央外事办主任杨洁篪、外交部长王毅四巨头在阿拉斯加的会谈,与今年5月26日布林肯发表对中政策演说及6月10日两国防长奥斯汀与魏凤和、13日苏利文和杨洁篪的会谈清楚看出。
避免冲突 美对中政策转变
布林肯2021年当杨洁篪与王毅的面,提出「竞争、合作、冲突」三要点,强调中美关系该竞争之处竞争,该合作方面合作,该对抗地方就对抗,非常直白,颇有下马威之意。杨洁篪丝毫不假辞色,针锋相对要求美国办好自己的事,对抗对美国没有好处,因为中国挺得过来,中美关系陷入冰点。经过1年多的磨合与客观情势的变化,布林肯中国政策重点已改为「自强、同盟、竞争」,仍强调竞争,但要强化国内投资并联合盟友。
显然美国已认知,中美竞争并非拜登4年任期就能见到真章,也不是美国一己之力所能达成,因而要增加国内投资,搞好经济,同时结合盟友与中国长期竞争。
既然是长期的竞争,就必须建立降低风险、管控危机机制,以避免意外冲突的发生。中、美两国防长会谈、苏杨会谈与安排中的拜习视讯会谈,都将有助于降低冲突风险。美国对中政策由「该对抗就要对抗」转向避免冲突,是非常重大的转变。
美国对中政策出现变化,固然与疫情和乌克兰战争造成的黑天鹅效应有关,更重要还是拜登政府体认,中国崛起是事实,美国必须强化经济实力并与盟友合作,才能与中国竞争。过去30年美国是全球唯一霸权,国际事务美国说了算,固然打造了全球的秩序、安定与繁荣,但也促成了中国的崛起,如今在许多领域,中国的实力已超越美国,在经济与地缘政治上对美国造成不小的压力,因而激起潜藏美国文化DNA中,既畏惧中国龙又歧视傅满洲的复杂情结。反中情绪引领下,政坛与战略学术界充斥着与中国对抗、遏制中国发展的政策思维,川普政府如此、拜登政府亦然。
不过,政治并非完全由意识形态主导,近来美国物价持续上扬,乌克兰战争更带动汽油价格暴涨,叠加上海疫情封城商品供应链断链因素,美国爆发40年来最严重的通膨,拜登政府民意支持度因而重挫,若年底期中选举败选,不但拜登立刻跛脚,2024大选民主党也可能失去政权,面临不利内政情势,拜登需要与中国减少对抗、增加合作,控制好通膨,因而有意取消对中附加关税,若能在谈判中为美企取得更有利的贸易条件,或许还能对选情有所帮助。
和统优先 台生存空间仍在
大陆同样需要安定的外部环境,对中共而言,年底二十大是首要大事,「维稳」为先,但经济正面临严厉的挑战,今年第1季经济成长率仅4.8%,低于5.5%预设目标,4月经济数据更糟,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减11.1%,房地产销售额下降46.6%,更严重的是16到24岁青年就业问题,5月青年失业率高达18.4%,再创历史新高。严峻经济情势下,大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无不动员「拚经济」,自然希望外部关系能稳定下来。
经过中美新一轮交锋,对台湾而言,美国虽重新承诺「反对台湾独立」,但仍不接受「台湾属于中国一部分」,中国也默认了美国的坚持,代表「现状」仍将维持。考虑两岸关系恶化后大陆「武统论」甚嚣尘上,但由陆方与美方这一轮高层对话释出的讯号可以理解,大陆仍以「和统」为优先,「武力」为例外,台湾生存发展的空间仍在。
台湾命运由美中关系决定,某种程度美中关系好、两岸关系就好,反之亦然。自川普发动对中关税战与科技战,美中关系急遽恶化,台海亦风云诡谲,如今美中关系出现转圜,我们却未见到政府相应的调整,民进党继续闭着眼睛对大陆胡乱挥拳。两岸政策若不能随着中美关系的转圜而调整,勉强维持现状的蔡英文路线很快就会撞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