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杀回了房地产
文/十一弟
七年前,两大央企——中信集团、中海地产,有一桩大交易。
中信把旗下的地产业务,打包在一起,整体卖给了中海——
总对价310亿。
当时,中信的房地产业务规模,已经滚得很大了——
遍布全国25个城市,覆盖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核心城市。
这些土地项目的总建筑面积,大约有2400万平米,也是一个巨无霸。
彼时,很多投资者对这桩交易并不看好,有一些质疑。
后来,在中海的业绩会上,郝建民进行了回击——
“谁跟你说的,等我卖了你再去看看。”
实际上,把中信的地产业务收入囊中,中海并没有花费现金。
它向中信支付的收购对价——
是上市公司10%的股票,以及转让了四个商业项目。
于是,中信跻身中海的第二大股东,仅次于中建。
时至今日,中信仍然持有中海10%的股份,过去七年里,从未进行过减持。
将地产业务整体打包出售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中信从房地产行业淡出了。
但这两年,它又卷土重来了。
前几天,通过招标遴选的方式,上海杨浦区出让了一个历史风貌保护项目。
最终确定的实施主体,是两家企业组成的联合体——
扬州锦泰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持有87%的权益,上海滨贸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持有13%的权益。
其中,上海滨贸是杨浦区下属国资企业。
而扬州锦泰背后的股东,是中信下属子公司——中信泰富地产。
它一度是中信房地产业务的旗舰平台。
拿下87%的权益后,接下来主导上海杨浦项目开发的真正金主,其实就是中信泰富地产。
十一弟查了下,这是一个综合性项目,开发业态有商业、办公、住宅。
计容面积超过18万平米,其中可售住宅面积有上十万平米,占比六成左右。
项目旁边有一个新盘——上海瑞安·翠湖滨江,房价要卖到21万/平米。
按此推算,上海杨浦项目仅住宅部分的货值,大概就有218亿。
这块地的起拍价很高,超过了114亿。
若非中信这样的大央企,中小开发商很难吃下来。
中信做了测算,持有项目87%的权益,对应承担的资金,需要108亿。
在房地产市场沉寂多年,中信一出手,就是大手笔。
去年,位于广州荔湾区的广船地块挂牌出让,起拍价超过187亿。
在广州土拍史上,这是一块“准地王”——
总价排名第二,仅次于当年广州亚运城255亿地王。
最终,中信与中船集团设立的合资企业,底价拍下了中船地块。
广船地块也是一个综合性项目,其中包含了大量住宅面积。
从去年到现在,仅广州、上海这两块地,中信泰富需要承担的资本开支,就超过了两百亿。
中信集团是一家总资产逾十万亿、营收六七千亿的大型央企。
它的业务板块多元化,金融、先进材料等业务占比很高,并且拥有多家核心企业。
比如,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信托、中信泰富特钢、中信矿业。
在中信的业务结构里,房地产的角色,相对较弱——
对于房地产业务,它并未单独列出,而是划归在了新型城镇化板块。
中信的新型城镇化板块里,除了房地产,还囊括了工程施工、环保、基础设施等业务。
去年,新型城镇化板块收入大约534亿,占中信集团的营收比重,不到8%。
其中,从事工程施工的中信建设,收入为240亿。
而房地产业务收入,大约126亿。
在中信体系内,从事房地产业务的平台,有两家核心企业——
中信城市开发运营有限责任公司、中信泰富地产。
中信城开定位为智慧城市的开发建设,业务领域包括城市更新、TOD、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去年,中信城开的收入为54亿,销售额不到28亿。
这个销售规模,在房地产行业,几乎没什么存在感。
在房地产业务上,胃口和野心更大的,其实是中信泰富地产——
去年的房企销售榜单上,它的销售额超过123亿,排在一百名以外。
今年前十个月,中信泰富地产已经卖了134亿,挺进了百强房企。
接连拍下广州、上海两宗百亿地块的,也是中信泰富地产。
作为中信旗下地产业务的核心平台——
它大举投资的开发项目,主要有城市综合体、商业地产,以及住宅。
十一弟查了下,在楼市转入下行周期的两年前,中信泰富地产的拿地力度,明显加大了。
2021年,它在无锡、扬州和青岛,拍了五块地——
土地储备面积,从不到400万平米,增长到了572万平米。
去年,连同广船地块在内,中信泰富地产在苏州、济南,又拍了三块地——
它的土地储备面积,增长到了634万平方米,创下历史新高。
今年,除了刚刚拿下的上海杨浦历史风貌保护项目,已经在无锡抢到了一块地。
七年前,中信集团把2400万平米的土地项目打包卖给了中海。
如今,六七百万平米的土地储备,还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
但这两年,中信的拿地力度,释放了十分明显的信号——
当年的胡汉三,又要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