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服分先后 发挥最佳药效

中药煎煮的好坏直接影响药效,煎煮中药的用具最好是砂锅。图为中药商替民众抓药。(本报系资料照片)

中药煎煮的好坏直接影响药物的药效,那如何才能正确熬制中药,发挥药效且没有毒副作用,有如下注意事项。

用具:煎煮中药的用具最好是砂锅。砂锅传热性能好,受热均匀,不易突沸,兼有保温、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更重要的是砂锅为矽酸盐成分,化学性能稳定。煎煮中药忌用铁、铜、铝等容器。因为这些容器的金属化学性质较为活泼,易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变化,影响中药成分的含量。

水质:煎煮中药,取什么样的水非常重要。古代医家的经验是,肢体的病变取长流水,二便不通的取急流水,痰饮郁滞的取逆流水,发热阳症的取雪水,中气不足的取春雨水。但现在很难依古法取水,多是用自来水,偏远地方还有用井水的,如果用矿泉水更好。

水量:用水量直接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度。原则上第一煎加水要超过药面3至5公分,第二煎超过2至3厘米即可。但也要看药物是否吸水,如植物的枝叶花茎等容易吸水,可以多加一些水;而植物的根、矿物质、动物甲壳等不易吸水,可以少加水。

时间:现在煎煮中药一般是天然气,掌握火候非常重要。一般火候是「先武后文」,即煎开前用较强火力,煎开后用较弱火力。要做到武而不烈,文而不缓。按照常规,第一煎煮时间以20至30分钟为宜,第二煎煮时间最好是15至20分钟。煎好后将两次煎出药液混合,一般分2至3次服用。

先后:由于药材的特殊性,有的要先煎,如金石类、甲壳类药物;有的要后下,如叶、花、钩藤等;有的要包煎,避免刺激咽喉,或以利于药物成分的渗出,有的胶类药物要炖化后加入药液中服用。而贵重药物要另煎调入服用,以免药物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