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市 科举展小亮点 清代作弊小抄 字体小于0.5公分
清大旺宏馆即日起至10月26日于1楼推出最新展览《科举》,字体小于0.5公分的清代「作弊小抄」也在此次展览中展出。(清大提供/王惠慧新竹传真)
清华大学旺宏馆1楼推出《科举》展览,多数展品都来自学校杨儒宾、方圣平教授伉俪的捐赠,也展出字体小于0.5公分的清代「作弊小抄」,并设置「考棚」体验区。清大文物馆长谢小芩指出,科举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今年刚好是废科举后的120年,回顾科举显得别具意义。
清大指出,这次《科举》展览的多数展品都来自杨儒宾、方圣平教授伉俪的捐赠,2人又再捐了200多件展品,包括珍贵的〈辛亥革命电报〉等,未来可望在文物馆展出亮相。
一进展场会先看到「考棚」体验区,当年为考取举人,考生需先参加连考3天的乡试,吃喝拉撒睡都在考棚,展场原计划一比一还原当年考棚尺寸,但只挤得下1.5人,因此展场考棚稍微放大,勉强可塞下2人并肩而坐。
展品清代「作弊小抄」,因科举考试竞争激烈,考生难免动起歪脑筋,其中可折叠夹带的绢本,蝇头小楷每字小于0.5公分。杨儒宾说,有些考生还把小抄做成内衣穿在身上,还有比布质小抄更小更容易藏身的袖珍本。
早年科举「祖宗三代」也很重要,试卷上须注明祖宗三代姓名,国子监监照上也会列出,以前没有照片,还会简单描述容貌,例如「身高七尺、面黄微白」等,与现在证件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