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风范

袁隆平常说有两个梦还没圆──「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澎湃新闻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22日在湖南长沙溘然辞世,享年91岁,新华社报导,直到2021年年初,袁隆平仍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红网报导,袁隆平保健医生透露,今年3月10日,袁隆平在三亚杂交稻研究基地摔了一跤,引发身体不适。4月7日,转到长沙住院治疗。生前,袁隆平常常说起自己有两个梦还没有圆──「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也强调,要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要多读书但不能迷信书本

新华网报导,上小学时,一次参观园艺场时,袁隆平对生气勃勃的花、草、果、木和大自然春华秋实的变化规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中毕业,尽管父亲袁兴烈希望他报考南京的重点大学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但19岁的袁隆平仍义无反顾地报考并考取四川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

1953年毕业后,他被分配湖南省怀化市安江农校教书。1956年,回应国家科学发展规划」,袁隆平带着学生们开始了农学实验

自小亲历饥饿,袁隆平下决心一定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1963年,他发现水稻中杂交组合的优势现象,认定利用这一优势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萌生了培育杂交水稻的强烈念头

1966年2月28日,袁隆平发表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刊登在中国科学院主编的《科学通报半月刊第17卷第4期上。他正式提出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法」,并首次揭示了水稻雄性不育之谜

报导指出,回想起那一切,袁隆平曾深有感触地说:「在研究杂交水稻的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要多读书但不能迷信书本,也不能害怕冷嘲热讽,害怕标新立异。如果老是迷信这个迷信那个,害怕这个害怕那个,那永远也创不了新,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

他说:「科技创新既需要仁者胸怀智者头脑,更需要勇者胆识志者的坚韧。我们就是要敢想敢做敢坚持,相信自己能够依靠科技的力量和自己的本事自主创新,做科技创新的领跑人,这样才会取得成功。」

从「南优2号」到超级稻,几十年来,袁隆平对杂交水稻不断改良。杂交稻目前已经覆盖了全中国和许多国家。据央视新闻2017年报导显示,仅在中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就达2.5亿亩,面积占比57%,产量占比65%。

直到2021年年初,这个自称「90后」的老人,仍然没有停下自己逐梦的脚步: 5月9日上午,在三亚水稻国家公园示范点,「超优千号」超级杂交水稻开始测产专家组选取了3个地块,同时进行收割、打谷汇总后按照高产创建产量公式计算,最终测产结果为平均亩产1004.83公斤。

「我的童年是在抗日战争烽火中度过的,知道民族的屈辱和苦难。当我能用科学成就世界舞台上争得一席之地时,首先想到的是,我为中国人争得了荣誉和尊严。」袁隆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