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水溪扬尘多年肆虐云林 能见度低、民众吃饭配砂
▲浊水溪扬尘,图为云林县旧西螺大桥下。(图/记者谢侑霖翻摄,下同。)
云林县每年10月至隔年3月受强烈东北季风吹袭影响,浊水溪沿岸祼露沙地沙尘都会被卷扬至空气中,造成空气品质恶化,影响空气中的能见度、民众的生活品质与人身健康、农作物的生长等,造成当地民众生活的困扰,为此政府也提出水覆盖工法、绿覆盖工法及其他覆盖工法,希望避免民众长期「吃饭配砂」。
云林县受浊水溪扬尘的影响,严重时浊水溪沿岸能见度仅3至5公尺,对当地的行车用路人而言,带来相当大的困扰,而且状况逐年严重,过去曾试着在扬尘潜在区域进行复育植生工作,却因为台风暴雨冲毁,河床祼露面积大幅增加,造成更大量的扬尘问题。
对此,环保署建构预警及通报系统,让民众能即时获得沙尘危害的讯息,并作好自身防护,不过警报也只能减少危害,并没有办法解决问题。
行政院长赖清德今年1月至云林县视察浊水溪扬尘防制情形,他表示浊水溪的扬尘问题存在已久且相当严重,因此行政院成立跨部会专案小组,由政务委员吴泽成督导,纳入经济部水利署、农委会及环保署等,提出水覆盖工法、绿覆盖工法及其他覆盖工法。
赖清德提到,未来执行时,应注重以下重点:一是对于整条浊水溪进行系统性调查,提出改善方法与整体计划;二是注意施作时间,例如在1年之中,需互相配合施作时间;三是订定期程与目标,例如107年施作绿覆盖的区段及程度为何;四是经费,由于本案是行政院列管的专案计划,因此经费是次要问题,应重视规划蓝图、订定期程,并按计划如期如质施作。
此外,行政院也传出一项「浊水溪扬尘改善计划」,由政府将大规模收购稻草,覆盖在近千公顷的浊水溪易扬尘区域,不过每公吨收购价介于1、2000元间,加上搜集、运输成本等,该计划可能要数千万元,而政府认为中部地区空污问题来源之一就是「烧稻草」,稻草能用于防止浊水溪扬尘、避免空污,是「一兼两顾」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