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策会撕「与民争利」标签 启动组织转型
资策会在1979年成立,当时台湾资通讯产业能量尚未被建立,时任行政院政务委员的李国鼎带动下,经济部以及民间企业一同组成资策会,以推动台湾资讯软体产业为目标。不过,过去40多年间,资策会因为承揽许多案件,遭受外界质疑国家级研发法人与业界打架、与民争利。
资策会身为非营利组织,肩负政府部会的计划成果及营收作为关键绩效指标KPI,然而,回头审视资策会的使命及任务,却与这些KPI不相符。2019年卓政宏上任以来,推动资策会定位为「数位转型的化育者」,卓政宏表示,「化育者」(enabler)主要核心任务是为「促进产业发展」、「健全产业秩序」;对外界而言,资策会渐渐要跳脱「帮你做」的乙方(供给方)角色,转型成「帮你建立能力」的第三方角色。
卓政宏指出,身为一个法人机构,不应该以财务指标作为最高评量的依据,资策会必须摆脱这样的枷锁,才能真正撕掉「与民争利」的标签。不过卓政宏也坦承,在转型期间需要投入新的资源,确实恐对财务造成影响,但这是转型必经的「阵痛期」,在其中培养专业顾问的能量以及产业的影响力,才是永续经营的重要关键。
卓政宏说,台湾资讯软体产业常见的问题,就是甲方(需求方)说不清楚自己的需求是什么,遑论开规格,当甲乙双方资讯对不起来,最后采购资讯软体的时候,就落入价格竞争,对整体产业的发展只有百害而无利。
卓政宏说明,资策会所要扮演的第三方角色,是类似运动比赛中联盟的概念,资策会将不再是参赛的球员,而是推动联盟发展,担任比赛裁判的公正单位;借镜日本IPA、美国NTIA及西班牙AQCLab等知名的第三方机构,作为组织转型的参考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