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人生无悔的家伙,若非激进份子就是吹牛大王

▲姬三尾小灰蝶。(图/记者黄郁棋摄)

文/黄郁棋

「我认识的海龟还不够多,做的爱也太少,所以我的灵魂紧抓不放,拼命活着。」没错,一定是这个原因。所以可能要麻烦死神先让别人死一死,等我买到Nikon D7000、拍了一万只海龟、听了十万回涛声,找到了心爱的女孩子以后快乐(或忧愁)的活个五十年后就去报到。

这是我两年前说过的话。现在看来,除了Nikon D7000已经到手外(还买了70-300长镜头),其他的依旧没做到;女朋友没有,找不到海龟,年纪也不够老。我是《ETtoday新闻云》的社群编辑「KK」,今天(22日)是我在这边上班的最后一天。没错,我要闪人了。

拗不过公司长官们的热情,最后我还是决定写点什么,给可爱的粉丝(有吗?)几捆胶带。其实我不知道能说些什么,走就走了呗,好像也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ETtoday新闻云》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份正职工作,打从创站第一天我就进来这儿了;还记得当时王令麟站在公司门口,一个一个帮我们挂上名牌,大伙兴奋的样子;而那天,刚好我生日。很多人问我啊,从一开始就在新闻云的你,这样就离开,不会舍不得吗?

当然舍不得啊!可是,我还是要走。我不想自欺欺人,人生本来就不可能无怨无悔;一边对未来有所体悟,然后心甘情愿的受伤,才是真实的。终于到了离开的时刻,有些话,我总算可以一吐为快。

首先,可爱又天真的乡民们,别再大声嚷嚷「记者真好当」了。我知道读者对于无脑新闻多感冒,也知道这些文章的产出并不难,但是这并不能代表「记者真好当」。我相信对大部分人而言,拉屎也很简单,但要你一天拉出80条屎,连续拉个一年半载,有几个人做得到?

首先,你必须吃很多食物,很多很多的食物,才有可能提供肚子「足够的产出」;消化完后,你必须有极度健壮的肛门括约肌,才可能承受大量的使用。我很自豪,自己曾写了一篇《只有海鲜、没有海洋!世界上根本没有「魩仔鱼」》,拿下9万2000多个「赞」,让许多人知道「魩仔鱼」不该吃,牠们是许多鱼类的食物来源,更可能是经济鱼种幼苗

可能很多人会认为,9.2万个赞又怎样,了不起啊?我跟你讲,真的了不起。至今我还没看过更多赞的文章刊登在媒体上,尤其内容没有提到生殖器官,照片没有巨乳恐龙

▲这年头的记者,常被讽刺。(图/翻摄自网路键盘柯南

关于媒体

只是,我还是决定离开。先说媒体自己好了,台湾媒体全面性弱智娱乐化是怎样?每一件事情,背后一定会有「发生原因」甚至「利益拉扯」,不可能只有一种结果,四段就能交代完成;在这个年代,如果我们不能抱持着怀疑的态度面对每一份资料,怎么活下去?民进党说自己好,国民党说他们才妙,搞了老半天一碰上财团、建商与BOT,就变得不好也不妙。

至于环保团体的话,又是绝对正确的、值得让你像村上春树一样「总是站在鸡蛋那一方」吗?还记得不久之前,网路上流行着一段话:「马英九说没有人反对核电。」许多人抓着这个辫子穷追猛打,明嘲暗讽,却很少人真的听过或看过「没有人反对核电」的那场演讲。

事实上,当时马英九在讲的是「非核家园政策,他的意思其实是:「(非核家园)政策提出来以后,我们的感觉是没有引起任何人的反对。」虽然这依旧是「口号治国」的一环,但至少是「非核口号」;搞不清楚情况的「环保人士」拿这句话开刀,岂不是等于自己否认了「非核」的计划吗?

不只环团,媒体记者多半对这件事也没起过疑心;我本身是对马英九没什么感觉的人,大选也没投给他,但是事实真相不该被盲目的操纵,民众也不该盲目的相信。对于「真相」失去求证热情的人,当什么记者媒体呢?

然后我要说的是,台湾媒体极度缺乏的东西:「原创性」。文章、新闻影片要有梗(哏),所以到处取材、抢收视率我能理解,这是非战之罪。但是「拓荒者」也未免太少了吧!如果台湾的媒体只会无止尽的「复制贴上」、「换个媒介重发」,那还真的不如娱乐论坛,更比不上认真经营的部落客。

▲马总统说的其实是「没人反对非核家园政策」。(图/总统府

关于读者

你也知道,21世纪是讯息爆炸的年代;我们现在一天接收的讯息量,很可能比达文西那个年代一整年、甚至偏远地区人们的一辈子还要多。如果听什么就信什么,那还不如不要看。

今天我们看见新竹林老翁熊熊烈火中被痛苦吞噬,除了当下难过外,更该思考的是「为什么会发生?」「老翁有没有任何得救的可能?」「消防队为什么会救援失败?」「发生在自己身上该如何自救?」而不是跟着一群人盲目的骂天骂地骂政府骂社会,甚至不分青红皂白的骂消防队。(有兴趣知道更多,推荐参考林金宏的消防天地)

由于交配是人类发展下去的原动力,所以那些「巨乳」、「辣妹」、「走光」、「巨根」、「A片」之类的文章,会爆红是理所当然,我也会想看;但是希望读者看完情色内容后,也不要丢掉求知欲,多多刺激情色以外的脑细胞吧。读者爱看深度文,记者才有借口写啊。

关于《ETtoday新闻云》

我想,新闻云跟其他媒体最大的不同,应该在于「看得见人」与「看不见人」的差别吧。新闻云与读者的互动(不单指粉丝团,更包括整个网站),一直是最特别、最有竞争力的地方。但是近几个月,似乎与读者互动的次数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良善互动」无法量化,所以很难在报表上呈现出来;相对的,就很难借此争功、甚至争取加薪机会,这有点类似「做白工」的感觉。因此我实在建议伙伴们应该以真实帐号云友互动,一来他们看见真实的你会更有亲切感,二来某种程度上扩大自己的曝光率,累积自己本钱,说不准哪一天会有用。

(写到这,我已经不知道能不能刊出了,哈哈。)总之,这才是我们真正「与众不同」的地方;光扯什么「社群」与「云端」已经没啥特别了,现在要找没有结合社群的新闻媒体反而难呢。

只是,我对于台湾新闻界的「含金量」抱存着极大的怀疑;直觉告诉我,纯新闻在台湾已经成了一座空的宝山,光靠传统玩法恐怕撑不到2015年(没任何根据,看看即可)。未来肯定会发生某种典范转移,届时新闻业会变什么样子,很难得知。

▲托新闻云的福,我第一次踏进大陆。(图/记者黄郁棋摄)

总之,谢谢各位朋友一年多来的支持!也谢谢《ETtoday新闻云》给我去苏州玩的机会。依赖我新闻梗复制贴上的人,可能要麻烦你们另寻高人;喜欢我文章的人(呃,我是如果说有的话),也可以继续关心新闻云,今后我会以「名家」的身份偶尔写写文章,敬请期待。

哦对了,标题这句话是媒体前辈王尚智说的,我觉得很中肯,所以「借用」一下。

作者黄郁棋,年轻的老屁股,ETtoday新闻云社群编辑,代号KK。本文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