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市场买误买河豚煮汤 下肚30分钟就中毒

地方中心桃园报导

桃园县卫生局近日接获医院通报民众疑似误食河豚导致食品中毒就医,卫生局表示,民众系于市场购买不明鱼类返家自行烹煮,食用30分钟后即产生唇舌发麻手麻症状,因症状持续加重且食用者均有相同症状,家人才察觉该鱼类应为河豚而尽速前往就医,目前状况好转,但仍留院观察中。

卫生局除派员前往医院了解案情并请将食余检体送验外,也前往该市场稽查,虽现场并未见有贩售河豚之业者,但仍现场辅导市场内鱼贩应贩售安全且来源明确的食材

卫生局指出,河豚为暖水性的鱼类,分布于温带热带和热带海域,在台湾近海有30多种。其毒素为河豚毒素(Tetrodotoxin),因种类地域季节不同而有毒性强弱之分,其中卵巢肝脏含有剧毒,肠、皮肤含有强毒,也有肉中含毒者。中毒症状通常在食后10~45 分钟产生,但也可能延迟至3 小时才产生。至于毒素主要以影响神经系统为主,常见症状为唇舌发麻、手麻、脚麻头痛、眩晕、呕吐,症状一般不会持续太久(很少超过24 小时),但严重时则可能导致复视、无法发声、瞳孔扩大、眼肌无力、抽搐、血压下降继而肌肉松弛、横膈膜运动停止造成呼吸衰竭而死亡,死亡率约为61%。根据行政院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资料显示,河豚毒素中毒在97年曾发生过1起,4人中毒;98年2起,13人中毒,在台湾虽不常见但是却不可不防。

卫生局表示,国内以往发生的河豚毒素中毒案件,多因不明了自己吃的是河豚,或吃到其他非河豚,但却含有河豚毒素的水产品(如虾虎、贝类螺类及不知名的鱼种),也曾有因调理不当导致中毒的案例,因为河豚毒素具耐热性,无法以加热方式将毒素破坏。

卫生局刘宜廉局长提醒民众,预防河豚毒素中毒的方法为避免食用来路不明,或自己不认识的水产品及加工水产品(如鱼松、香鱼片等),避免食用毒性较大的内脏部位。如果食用水产品后产生上述的中毒症状,先催吐将胃内容物排出,并尽速就医,以免因中毒严重,造成呼吸衰竭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