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驱的来源

基本上,过了小学中低年级那个家长指哪打哪的阶段,亲自养孩子的家长都会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

孩子的自驱力最重要,否则你找来一个加强连的师资也没用。

所以,如何激发孩子的自驱力是一个难题。

但我最近又有新的发现。

有的孩子天然不服输,基因自带向上的动力,这样的娃,一般来说,即便智商不够顶尖,成不了超级大学霸,也能成为一个小学霸,在小初阶段遥遥领先。

当然,也因为不服输和遥遥领先,进了高中可能会难受。

高中想要领先,智商够高和足够勤奋缺一不可。但是不服输的精神和以前领先的经历这时会变成双刃剑,一旦发现自己怎么努力也没办法领先了,调节能力差点的孩子,多半会抑郁。

但是不管哪类孩子,在初中这个青春叛逆期,都是可以被激励的。只是现在的孩子,不太好找准能够激励他们的点。

换句话说,家长激励不好,多半是不知道孩子内心需要啥,或者他的需要,家长给不了。

所以,想要做好激励,要从很小的时候就去划定一个圈,等他长大了,已经被从小画的圈“圈”住了,需要不会太出格,家长们也就能省点心。

上周和娃聊天,我说你们同学大部分都多学了一门竞赛课,你就学课内的,咋还考那么差呢?

这小孩儿从小被带的安全感很足,邪魅一笑说,你就没想过是激励不够吗?

他说的激励,是每天的游戏时间。我有一个学期耐心看他打游戏,他被游戏诱惑的魂不守舍,期末考崩了。

无奈只能禁止,为了争取游戏时间,他非暴力对抗,磨蹭拖延糊弄,期末又崩了。

开学初三了,还是满脑袋都是游戏,不让玩游戏,就各种消极对抗。在他心里,学习是完成老师的作业、父母的任务,全是被动接受。

我倒也不生气了,生气没啥用,明牌反倒好一点,为了争取游戏时间,他还是愿意做一点短期努力的,现在倒是不会被游戏迷的五迷三道了。

至于个人小宇宙的觉醒嘛,这个不好期待。不是说了嘛,男人至死是少年,有的人一辈子都不会觉醒。

实际上,任何孩子都渴望被认可,有被认可的需求就有激励的可能。

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激励,但是在现在激烈竞争的环境里,顶尖的终归是少数,有的班里名次之间的分数差异是0.5分,中考排名同分的一抓一大把。

我们又是一个只记“冠军”的国家,所以绝大多数孩子在学习这件事情上是比较难以得到来自学校的充足的鼓励的。

父母在孩子未来求学就业的压力下,也不可能像老外一样盲目乐观一味地夸孩子“了不起”。所以,绝大部分孩子从学习上得到的激励很有限。

往好的方面看是,没被给予足够激励的孩子,只要知道了他的内在需求,就有很大的激励空间。最怕的是,孩子啥都不要,就要打游戏看视频。

一个从小没有物质缺憾没有安全感缺失的孩子,以“恐惧”为底层逻辑的激励不好使了,他需要更能满足精神需求的激励方式,如果没找到,游戏短视频就会乘虚而入,成为枯燥的学习生活里唯一的乐趣。

好的对抗方式是从小培养了深刻的兴趣爱好的孩子,用兴趣爱好对抗游戏短视频的诱惑。

比如有的孩子建立起了每天坚持阅读的习惯,阅读成为枯燥生活里探索另一个有趣世界的方式。还有的孩子喜欢运动,这也是消耗过多精力最好的方式。还有的孩子喜欢弹琴、画画、烘焙等等。

每个孩子从小都做了兴趣培养,但并非人人都能形成爱好。所以孩子低幼阶段家长要懂如何培养孩子、如何探索兴趣爱好、如何培养习惯和行为方式等等。

奈何大部分家长此时都还不明白这些工作的重要性,耐心也不够,唉。

一些帮家长培养孩子自驱力的方法也是在低幼阶段好用,等到孩子自我意识增强,他们首先会打破父母试图画“圈”的那些条条框框,这时候家长才发现以往做的不够好的地方,悔之晚矣。

当然,如果之前没有画好这个条条框框,孩子已经进入青春叛逆期,升学考试压迫临近,家长想通过强制手段解决问题,那只会让情况变得很糟糕。

这时候只能给予爱与自由,内心惴惴不安地静待花开。

一般来说,按照自然规律,大多数孩子总有觉醒的一天,只是早晚而已。园丁之责,如果幼苗阶段没给够营养,花苗肯定长的羸弱一些。花骨朵时期多给叶子喷点营养液,花开的总归也会好看一点。

就怕想一夜催开,浇多了营养液,把花径催折了。

以上。

暑期即将过半,大家可时时盘点一下,说不定这会是个让你惊喜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