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的孩子真的太招人喜欢了!教你4步滋养出孩子的强大自信!

对一个孩子来说,自信有多重要?

还记得那个因长相酷似辣目洋子而火遍全网的重庆小女孩吗?

相信看过这个视频的人,没有一个不被小女孩的自信所打动的。

虽然和其他选手相比,这位小女孩不论是长相还是身材都不算出众,但她的那份自信,还有她对舞蹈的热爱和笃定就像一束耀眼的光,深深吸引住了我们的目光。

我想这就是我们努力培养孩子自信的意义:让他不论颜值、能力如何,都能被大家记住和喜欢。

或者说,自信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可贵的能力。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自信,可是我们自己又有几个是非常自信的呢?

家长越是不自信,越容易用挑剔的眼光审视孩子。因为我们误以为只有非常优秀、完美的人才配得上“自信”这两个字。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想法,那么你的孩子大概率会和你一样不自信。

想要打破这种“遗传”,我们就得先放下过去错误的信念。

自信的本质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能力,敢于迎接困难和挑战,并且有信心承担失败的后果。

从这个定义上看,不论一个人是否出色,他都可以是自信的。

而且一旦他拥有了自信,就有能力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那么怎样才能教育出一个自信的孩子呢?

小样妈想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给大家分享几条实用的建议。

如果你愿意相信你的孩子,相信他不论是否足够优秀,都能成长为一个自信的人,那就尽力做到以下4点。

假以时日,你一定能看到孩子的改变。

生活中,我们总是很轻易地对孩子说出负面的评价。

“你怎么这么磨蹭?“

“笨死了,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字写得歪歪扭扭的,你就不能写得好看一点吗?“

虽然我们的本意是希望孩子改正缺点,取得进步,但越是强调孩子负面的表现,孩子越会消极地看待自己,形成自卑的性格。

一个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的孩子,又怎么可能会自信地展示自己的优点呢?

每个孩子都会有缺点和不足,这一点都不稀奇。

想要促进孩子往好的方面发展,正确做法其实和我们的日常做法恰恰相反。

应该是多给孩子积极的评价,少给孩子负面的评价,换句话说,就是多肯定,少批评。

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满怀希望地去努力让自己变好,而不是垂头丧气,破罐子破摔。

举个例子,孩子字写的不够端正,那我们就挑出其中最好的一个字,告诉孩子,

“这个字写得真端正,横平竖直,就像你一样好看、挺拔。“

孩子听了一定会很开心,甚至有点小骄傲。

这份积极的情绪会化作动力,让孩子写字时努力模仿那个被夸奖的字,以写出更多好看的字,换来大人的肯定。

你知道自信心是怎么积攒起来的吗?不是夸出来的,而是体验出来的。

当一个人经常体验到成功的滋味,他就会得出结论:

我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我能搞定绝大多数事情。

反之,如果一个人连续体验到好几次失败,他就会知难而退,告诉自己:

我不行,我没这个天赋,还是趁早放弃吧。

这看起来很好理解,对吗?

但你知道孩子的成功和失败,是由谁决定的吗?

大部分情况下并不是由孩子的能力决定的,而是由父母的期望决定的!

举个例子,一个2岁的孩子能够自己吃饭,但总是把桌子和衣服弄脏。

如果父母的期望是孩子能自己吃饭就很棒,那么这个孩子就成功了。

他会因为独立吃饭而受到父母的肯定和赞赏。

反之,如果父母的期望过高,觉得孩子吃饭时应该像大人一样,随时保持桌面和衣服的整洁,那这个孩子就是失败的。

他会因为吃饭“邋遢”而不断地被父母批评、指责。

由此可见,我们的期待会成为评判孩子成功与否的标准。

我们要习惯降低自己的期待,让任务和孩子的能力相匹配。

这样孩子才能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滋味,慢慢变得自信,不惧挑战。

自信的孩子有一个特点,就是做事有主见,决定很果断。

不自信的孩子也有一个特点,就是做事优柔寡断,总是拿不定主意,愿意依附别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自信的孩子更聪明吗?其实不然。

自信的孩子也会犯错,或者做错决定,但他们不害怕,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承担后果。

而不自信的孩子总是希望找到最佳选项。

他们一方面害怕选错会让别人失望,另一方面又不敢承担选错的后果,所以才犹犹豫豫,希望别人帮自己做决定。

造成这种巨大差异的原因,其实很大程度上和孩子的童年经历有关。

小的时候越是被父母鼓励自己做决定,孩子就会在一次次的选择中生出为自己负责的勇气。

反之,小的时候父母越是替孩子做决定,孩子就会失去培养这份勇气的机会,长大后自然就会变成自卑、软弱、优柔寡断。

所以,想要孩子自信,就把小事的决定权交给孩子吧。

你越敢放手,孩子就会越果敢,越优秀。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作“归因”。简单来说,就是人们习惯于把行为归于什么样的原因。

人们的归因方式不同,其性格和行为模式也会有很大的区别。

比如自信的孩子成功时,会把成功归结于自己的努力,而失败时,则会把失败归结于客观的、可改变的原因。

(考好了,是因为我认真复习。没考好,是因为题目太难,或者没有好好复习,下次再努力。)

自卑的孩子则恰恰相反。

成功时,他们会把成功归因于运气好。失败时,则会把失败归因于自身无法改变的原因。

(考好了,是运气好。考不好,是因为我笨,不是学习的料,再努力也没用。)

因为归因习惯不同,所以同样一件事,自信和自卑的孩子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前者信心满满,越挫越勇,后者自怨自艾,早早放弃。

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从小重视培养孩子的归因习惯。

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不能简单地夸一夸,骂一骂就过去了。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成功和失败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指导下一次的行动,提高下一次的成功率。

如果成功了,要知道为什么成功,把有效的方法延续下去。

如果失败了,也要知道为什么失败,下一次避开这个坑,换一种更有效的方法,向成功迈进。

如果孩子能拥有这样的习惯和智慧,那他不管遇到什么处境,都能从中汲取营养,胜不骄,败不馁,勇往无前。

自信归根结底,就是孩子愿意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且有一种勇于迎接挑战,客观看待输赢的豁达思维。

没有谁会一直成功,但只要孩子愿意相信自己,他就会像向日葵一样,永远充满活力,感染别人,也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