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花健保的贡献最小!学者提健康投资构想 让老人出钱更多

政大财政学系教授连贤明表示,许多对健保政策的讨论,结论都导向要求政府多拿钱,以公务预算支应,但其实政府没有想像中有钱,除非台湾多一个台积电。他建议政府检讨保费的收取,增加资本利得的收入。许多老年人虽没有工作、没有所得,却有财产,应思考如何将这部分的收入挹注健保,让收支更平衡。(姚志平摄)

立法院上月通过点值保障主决议,医界近年来也不断主张,希望政府增加对健康的投资,提高医疗保健支出占GDP的比率。学者分析,提高健康投资的难处在于,最花健保费用的老年人,在健保的贡献最小,付出代价的是青年。若不改革保费收入的设计,就会有一方不断要求政府增加支出,一方则非常抗拒,只靠公务预算,除非台湾多一个台积电,否则做不到,建议提高资本利得的收取,并从有财产的老人手中,争取一部分的钱挹注健保。

立委王正旭(中右)与台湾健康经济学会理事长黄心苑(中左)14日举行「有效健康投资 落实健康台湾目标」公听会,并邀请专家学者共同参与讨论。(姚志平摄)

民进党立委王正旭14日召集学者、行政部门举办「有效健康投资 落实健康台湾目标」公听会。会中卫福部针对各国医疗保健支出占GDP的比率指出,台湾人口结构、制度不同,美国公部门投入较高,原因是私人医疗保险有立法,计入公部门的支出。而台湾GDP的组成,将近1成5是国外需求,与外贸导向的新加坡也不同,比较时都需纳入考量。

阳交大附设医院副院长周颖政说,只看支出的高低并无太大意义,重点在医疗保健支出占GDP的比重,以及成长率。台湾医疗保健支出占GDP的比率,从2000年的4.97%升至2020年的6.14%,成长率仅23.46%,平均一年增加1.06%,落后于日韩及OECD国家。

周颖政表示,国家层级的财富增加,才有能力引进新药、新科技、增添病床及新设备,且医疗支出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其他支出会减少,只是增加速度较慢。健康投资反映的是政府对生命价值的重视,最大的问题在财源。

政大财政学系教授连贤明说,台湾平均5、6年调高一次保费,通常新政府上任后调一次,任内就不再调。卫福部长邱泰源说要两年不调,但若实际去看资料就会发现真的很难。投资健康的比率要提升到7%,大概要新增2000~3000亿的支出,且不是一次就好,而是年年都如此。过去几年台湾靠着台积电等产业经济起飞,一年财政盈余也不过3500亿,得拿来救台电、劳保、健保等,即便都拿来救健保,也非常困难。

连贤明分析,健保收入与工作所得绑在一起,然而GDP的成长往往大于薪资的成长。薪资成长缓慢之下,要让投资快速成长,对受薪阶级负担相当大,政府提高1%的投资,对受薪阶级的想像,可能就是薪资的2%。

「最花健保费费用的老年人,在健保的贡献反而最小」。连贤明说,老年人通常会希望增加政府的支出,这对他们有利,但付代价的却是年轻人、中壮年阶级。健保收入的设计若不改变,就会有一方不断要求增加支出,另一方则非常抗拒。

连贤明表示,许多对健保政策的讨论,结论都导向要求政府多拿钱,以公务预算支应,但其实政府没有想像中有钱,除非台湾多一个台积电。他建议政府检讨保费的收取,增加资本利得的收入。许多老年人虽没有工作、没有所得,却有财产,应思考如何将这部分的收入挹注健保,让收支更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