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座金马奖创纪录!杜笃之声音魔术太逼真「骗过外国人」

图文/镜周刊

曾获12座金马奖的音效专家杜笃之,是金马奖单项奖获奖次数最多的纪录保持人。他从1970年代中进入中影开始就对电影声音工程充满兴趣,虽然工作忙碌,但做得很开心、从不觉得累。但做了几年后,杜笃之想做些不一样的。「当年没环境音的概念,都是罐头声音。我觉得很不合理,就存钱买录音机、麦克风。看完片写下需要的声音清单,骑摩托车去找声音。」

不久之后,台湾新电影起来,中影公司也想改变,杜笃之和当时新电影健将侯孝贤、杨德昌等人很合得来,一起改变很多配对白、音效与对电影音乐的概念。

张佩成电影《小逃犯》是杜笃之在那个时期代表作。当时杜笃之对音效已有自己的想法,比方环境感觉、要声音动态、有立体感等,他看了《小逃犯》后很喜欢,就主动找张佩成说这部片不要配乐,并指出哪一场用背景的声音、哪一场用垃圾车的音乐,张佩成也觉得可以,就决定试试看。该片是讲述某夜在一栋房子内发生的故事,电影重新剪接后,当时拍片租的房子还没退租,杜笃之就带录音机现场,在房子里录很多开门、关门或空荡的声音,录了一套回来做音效。「这部片声音张力很好,得到亚太影展最佳音效,是我生平第一个奖。」

杜笃之在杨德昌电影《恐怖份子》做模拟真实的事后配音,几乎没配乐,效果也相当好,甚至有外国影人以为是同步录音。但他觉得从《光阴的故事》《海滩的一天》《小逃犯》《青梅竹马》到《恐怖份子》等做的事后配音走不下去了,「要再好一点,就是现场同步录音」。

1982年因中影与梅尔吉勃逊主演的电影《Z字特攻队合作,杜笃之曾支援来台澳洲团队同步录音,但直到1987年导演王正方好莱坞工作人员来台拍《第一次约会》,他才真正见识到完整的同步录音。这期间杜笃之藉拍宣导短片广告,不断练习同步录音,还自掏腰包买录音机、麦克风土法炼钢,到《悲情城市》才终于做出台湾首次全现场录音的电影。《悲情城市》赢得威尼斯金狮奖票房成功,导演侯孝贤慷慨送杜笃之时价近180万元的全套录音设备,并在杨德昌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首度派上用场

更多镜周刊报导音效大师拿下12座金马 不是靠听力而是靠这个树立里程碑 这部片让台湾电影出现立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