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外滩金融 • 上海国际股权投资论坛 圆桌论坛分享四

(原标题:2020外滩金融上海国际股权投资论坛 圆桌论坛分享四)

2020年12月11日,第十四届“外滩金融•上海国际股权投资论坛”(2020 SIPEF) 于上海顺利举行。本次论坛邀请到了相关政府领导,股权投资领域专家,金融资本行业大咖,中小企业创始人等众多嘉宾,除了嘉宾大咖的主旨演讲外,现场还设立了主题多元,内容精彩的四场圆桌论坛,各位论坛嘉宾旁征博引,挥斥方遒,资讯丰富,场面火爆。我们也采撷了其中部分圆桌论坛的精彩内容,来和大家进行分享。

圆桌论坛四:布局金融科技——创投新时代

圆桌论坛主持人:范寅    金浦投资董事总经理、上海金融科技基金创始合伙人

圆桌论坛嘉宾:  刘斌    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

曲向军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中国区金融机构咨询业务负责人

吴斌    金仕达科技公司董事长、中平资本CEO

张毅    金杜律师事务所中国 管委会主席

张志波  国家金融科技测评中心董事,银行检测中心助理总经理

一. 国家对于金融科技规范监管的相关政策是否会影响行业发展空间和速度?

对于这个问题,金杜律师事务所中国 管委会主席张毅给出的回答是否定的。他提到了相关金融监管机构的领导在近期活动中的发言,认为既要鼓励发展,同时要关注规范的问题。张毅也同时指出:“规范是对当前监管措施的进一步完善。”他以深圳举例,深圳将金融科技企业的定义分为了四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持牌金融机构直接或间接持股比例不低于30%且拥有实际控制权的从事金融科技业务的企业;第二种类型是大型互联网控股的公司,大型互联网公司是指市值在150亿元人民币以上,或者年营业收入在15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互联网企业;第三种是为持牌金融机构提供金融科技服务,业务模式成熟、技术水平高、连续两年主营业务收入不低于2亿元且金融科技服务业务占比不低于年度主营业务收入30%的科技企业;第四种为其他经市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审核报市政府认定的科技企业。这四类企业一定要为金融企业提供赋能。地方在立法中明确“金融科技企业”的定义,以及市场监管总局出台反垄断规定,这些举措会对整个市场格局产生很多深远的影响。张毅最后强调:“不管是站在投资人角度还是绝大部分普通消费者角度,规范是非常好的事情,只有竞争才是对消费者最有利的东西。”

二. 如何在金融科技发展中平衡数据隐私和数据安全的问题?

张毅坦言,这是一个非常大并且全世界都试图讲明白的问题。他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欧洲和美国的立法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欧洲和美国两大西方世界对于数据隐私保护,立法的基本原则不太一样,但都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保护人民的数据隐私权、所有权。我们国家原先对于金融方面的规范更多的是规范金融机构,或者规范金融活动中的行为进而提供隐私保护。但从2020年6月开始,我国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相关草案,比如个人隐私保护法草案和数据安全法草案,当然这些草案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和论证。张毅最后总结到:“对我们来讲,隐私保护至关重要,其中包含几个不同的角度:一、中国和世界主流监管趋势有共通性也有‘定制化’的安排,但本质上都是搭建保护数据隐私的监管架构;二、我们国家确实很重视这个问题,全国正在不断地进行立法的探索实践,建立各方对数据流通与协作过程中对于隐私保护的信心,以更加弹性柔软的方式在促进发展的同时加强法律监管。”

三. 在国家对数字货币的举措和试点下,从投资角度上来说有什么新的机会吗?

涉及到国家数字货币,国家有几大举措,一是发行数字货币,二是在重点城市比如上海、深圳、南京、苏州等地成了专门金融科技公司作为数字钱包试点。

关于数字货币,首先谈到”DCEP”,DC是数字货币,EP是电子钱包,EP应用云手机层面等各种智能设备上,在试点过程中也会有一些智能硬件产品,比如将数字货币应用在IC卡做现场交易使用。数字货币的有很多试点案例,第一个是深圳试点案例,将软件钱包集成在银行APP中;第二案例来自苏州,苏州试点使用的是统一下载数字人民币专用数字钱包。最后一个涉及到松耦合的方式,不同于现在的实名制账户,正需要上传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信息。在未来的数字人民币运行过程中,有可能部分是非实名的,比如可以用一个手机号或者一个邮箱申请一个数字人民币钱包,获取下载就可以用于消费,在人民银行系统里面可以回溯到你每笔消费记录,或者数字人民币流向。数字货币还是相对中心化方式,跟比特 币或者其他的数字货币是不完全一样的。

一些关于交互方式的内容,线下交互不同于线上的移动支付方式,除了现在熟知的扫码支付,另外一种飞接NFC模式也有很大的市场和机会,目前的NFC芯片、NFC技术都不是国产的,如果有国产企业能做出NFC芯片,并在手机里大量应用,对于投资者来说在未来是很好的投资机会。

四. 支付领域中,技术的变革将为中国带来多少空间和发展可能性?

“金融科技,大数据、云计算,其实对银行都是一种应用方式。”论坛嘉宾现场以云来举例,“通过检测的金融云,像阿里、银联、腾讯、华为,基本上大型机构都会自建自己的云系统,在自建云的过程中,整个产业链很多企业都会有很大的发展。”

除此之外,论坛嘉宾还分别提到了声纹支付和人脸识别。人民银行金融科技认证工作对于声纹支付和声纹验证有个标准,需要专用设备可以获取人类唯一性的生物特征,比如指纹。人脸检测主要是分两块,一是活体检测,检测你是活人,二是人脸比对,和后台照片、身份证信息进行比对。今年的疫情对打破了银联、支付宝和微信的人脸识别计划,但不会影响未来的发展机会,技术变革将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

五. 中国传统金融公司转型中的机会和战略

关于这个问题,金仕达科技公司董事长、中平资本CEO吴斌感概万千,“08年金融危机以后,很多中国金融机构市值曾一度超越了美国顶级的老牌的金融机构”,但吴斌始终保持着冷静的头脑,“我们内心清晰的知道,离国际最顶级的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风险管控、金融科技、客户服务等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危机孕育着发展生机,当时我们用一整年的时间做了一个五到十年的战略规划,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就是金融机构IT治理、数字化转型。在整体规划以后,我们决心要在打破数据孤岛、提升IT治理、完善架构基础上,增强对客户服务和风险管控能力,通过科技赋能,经过几年发展,逐步增强了金融机构创新能力、风控能力和合规能力。

吴斌有一颗初心,他认为中国金融机构和中国实体经济一样,从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通过改革开放40年中,实现了从1到10,从10到100的高速水平发展,我们与国际同业在体量、规模上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如今金融机构在垂直创新上也开始发力。他坚定的说:“过去是做甲方,现在做乙方。我们金仕达科技要踏踏实实地做好金融科技的服务商。”

对于金融科技企业如何服务于金融,吴斌认为:金仕达未来将坚守金融科技服务商的初心与使命。服务包括三个层面意义,一是服务金融机构,金仕达服务了500家国内外优秀的金融机构,为提高管理效率,有效控制风险,优质服务客户提供最佳解决方案和系统支持;二是服务监管科技,金仕达积极拥抱监管,将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的等监管要求和风险控制的关键要点,以系统形式,镶嵌在各个业务和风控环节,通过科技赋能监管;三是服务实体经济,通过直接服务产业客户和间接服务客户的客户,助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实现智慧普惠金融。

来自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中国区金融机构咨询业务负责人曲向军,为很多金融机构做过战略咨询。关于中国传统金融机构的转型问题,曲向军对于整个金融机构数字化应用也有自己总结心得,主要分为三方面:第一,现有业务模式赋能。金融机构服务客户的能力不足是现在普遍的问题,客户经理和客户比不够。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大数据、移动端、人工智能手段,提高客户的服务效率。通过数字化手段帮助金融机构对传统业务的赋能,帮助他们在不改变商业模式的基础上,更好地做好服务。

第二,就是金融机构要创新。曲向军特别指出:“国家“十四五”规划,“创新”是主旋律,金融机构另外一个口号是高质量发展,这个都离不开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金融科技怎么服务于金融机构的创新,这个里面涉及到很多线上化部分,涉及到生态战略。”

第三,金融科技前沿技术应用,包括几位嘉宾都在提数字货币、开放架构,API服务,其实的技术创新是颠覆式的,因此要投前沿科技,包括数字货币、区块链、人工智能,这是金融机构三个大的应用方向

除了这三个方向,还有三个事情,一个金融机构要做好,一定要推动整个技术平台假设,包括双数IT、数据平台、整个组织理念转型,否则技术会跟业务两张皮。

最后,曲向军在现场向大家呼吁:“我们现在不太注重科技架构、数据架构,不太注重数据安全、科技安全,金融机构一定要注重架构的安排。”

六. 科技金融在上海的未来发展挑战和机遇在哪里?

上海要加强科技金融中心建设,在未来金融中心新的发展机遇中,来自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就这个问题为大家做了简单的分享。刘斌认为,“上海做金融中心跟北京、深圳、杭州不一样。上海的第一个优势,上海有很强的金融市场,我们有全国最强的金融基础设施,我们可以在这方面做点与其他地方不太一样的金融科技,利用金融科技服务金融基础设施。”

人民银行在上海准备成立金融科技公司,为上海金融基础设施机构提供金融科技服务。前期在市金融局支持下我参与筹备成立了智能投研技术联盟,目前在梳理国内外金融基础设施机构在利用金融科技方面的优秀案例,这是上海的特色之一。还有一点,2020年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落成之年。现在上海GFCI排名位居全球第三。对于2025年市里提出的目标是1+6,金融科技中心是其中之一,还有全球资管中心、人民币资产管理中心等。

金融科技最终要服务实体经济,包括怎么样利用区块链技术做供应链金融。基于央行2017年在深圳大湾区做的一个基于区块链贸易金融平台,未来上海会联合长三角区域,把金融科技跟整个产业链进行联通,做供应链金融,包括做小微金融等服务。

最后刘斌指出,金融机构需要利用多元的数据、政府的数据、实体企业的数据去做风控,刻画个人和企业的风险状况。上海在数据融合上非常有条件,可以做很多事情。刘斌认为政府和投资机构需要介入到这个领域,因为数据融合和技术是很关键的。利用技术实现数据融合和共享,这是需要政府、投资机构和国企共同关注的领域。

七. 金融科技在数字化国家战略和产业互联网趋势下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刘斌的观点是,两个趋势未来是一个很大的方向。金融科技在这两个领域都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包括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以后要把金融科技事情做得非常好,可能很多工作不一定在金融领域去做。不同的公司针对各个业务板块提供不同的服务,需要把不同领域公司的数据打通,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产业和企业真正的运营状况,这是产业互联网未来的核心。刘斌特别指出:“金融科技需要在这里做一个连接,这个非常重要。”

曲向军负责公司金融方面咨询业务,除金融以外,他看到的趋势是:第一,中国产业升级,其中一个是智能制造、物联网技术。曲向军认为:“智能制造在中国一定是巨大的机会,制造业升级、制造业赋能科研、制造业赋能产品研发,这是一个产业互联网的风口。”第二,针对B端的客户,现在提出的企业图谱、产业图谱,包括要做供应链金融,它越来越多的不是一个产业,而是集群。已有大数据公司在为金融机构提高产业图谱,这对他们做风控、营销、对他们针对这个企业做综合化服务是非常必要的,这是B端巨大的应用场景。

吴斌提出了两个观点:“一、未来中国科技金融将进入全面数字化升级阶段,“产业为本、金融为用、科技创新”成为行业共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广泛运用于各类金融场景,为实体经济提供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二、强监管,严执法,将为金融科技行业发展夯实长期可持续的基石。”

论坛嘉宾同时提到:”我们也在做数字化和数智化探索,借用刚才零售行业、互联网行业数字化的方案,怎么应用到传统行业,其实就是把数据最小化、模块最小化,最终能做到按需生产、按需测试。当然我们这种传统行业是有难度,它有一个过程,包括我们自己作为一个测试人员,我们把每个案例变成数字化方式来去测试,降本提质增效还是很有机会的。”

张毅对刚刚提到的科技赋能表示赞同,他认为:“科技赋能是非常好的解决方案,对于解决银行风险,改变银行生态有着重要意义。”

最后,本场圆桌论坛主持人,金浦投资董事总经理、上海金融科技基金创始合伙人范寅为大家总结出三点:“第一,监管是不会缺位的,监管会使金融科技行业有更大的发展。二,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新兴的实体经济发展,金融科技未来发展和投入空间是巨大的。三,金融科技发展是金融赛道深化发展和科技创新相结合的结果,最终都要服务实体经济,所以我们认为未来中国或者上海金融科技发展一定会有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