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未来与希望」讲座首场 蒋勋从《金刚经》谈信仰与科技
蒋勋分享读到《金刚经》经文「不惊不怖不畏」,感受到巨大的安定力量,支撑着他度过第一次面临死亡的慌乱恐惧迷惘。(图/佛光山惠中寺提供)
一连29天29场的佛光山惠中寺「未来与希望」系列讲座迈入10年,今年讲座于5月25日登场,首场邀请到众所期待的重量级讲师美学大师蒋勋,以「金刚经-信仰与科技」为题,从历史、文化与科技的演进,探讨《金刚经》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现场听众逾千人,网路同步观看直播逾3000人,总触及次数逾万。
右起蒋勋、佛光山中区总住持觉居法师、艺术家萧珊珊,观看会场播放讲师介绍影片,等待入场。(图/佛光山惠中寺提供)
每个人都有非常艰难无法度过的时刻,蒋勋分享他与《金刚经》的结缘之始,回忆起父亲临终前,在前往加拿大的十小时航程中,持续读诵父亲赠送的经本。当读到「不惊不怖不畏」时,感受到巨大的安定力量,支撑着他度过第一次面临死亡的慌乱恐惧迷惘,自此养成晨起读诵《金刚经》的习惯。
觉居法师(左)致赠讲座纪念照片给蒋勋(右)。(图/佛光山惠中寺提供)
《金刚经》被翻译成各种不同国家语言文字,在6种不同的汉译版本中,以鸠摩罗什的译本流传最广。蒋勋指出,玄奘大师注重准确传达原意,而鸠摩罗什则更注重将佛教思想精髓传达给当时的中土,对佛教的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近代学者胡适、梁启超也极度赞美鸠摩罗什创造了汉文的译经体。
蒋勋也提及《金刚经》在民间信仰的地位,不只是宗教哲学,更被视为一种福报与功德,特别是亲人生病或离世时,手抄经文作为祝福。唐朝武则天曾发动朝廷官员及寺庙僧侣为母亲抄经祈福,他也曾为父亲抄写金刚经,还见过他的学生为往生的奶奶抄经,经本的封面类似国小作业簿,用的是原子笔,抄法不同,但心意是相同的。
蒋勋(左)、觉居法师(右)与今年讲座主题-古.今。(图/佛光山惠中寺提供)
《金刚经》也是推动印刷术最重要的动力。武则天之后开始有人设法解决抄经耗时的问题。蒋勋表示,当时在飞机上读到经本的最后,发现是一位名叫王玠的人士,为了度化双亲而发愿所刻。巴黎国家图书馆典藏唐长庆4年柳公权(西元824年)手写刻于石头上的《金刚经》拓本,拓印就是印刷术的一种。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唐咸通9年(西元868年)敦煌雕版印经,是目前世界上最早有明确记载日期的印刷品,世界印刷史上第一件真品。现藏于台北国家图书馆,元代至正元年(西元1341年)最早双色套印版本,则是蒋勋最喜欢的版本。
因此信仰不但推动科技,甚至可说信仰与科技是完全结合的。西方之所以重视印刷术,便是因其与知识普及有重大关系。蒋勋强调,不论《金刚经》被译成何种文字,被印刷成多少版本,本质上它还是《金刚经》,经文里解释「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所以「应无所住」,不要被绑住,如果连曾是樵夫的惠能大师都能开悟,那你我也都有开悟的机会。
逾千名民众,把握精进机会,聆听「未来与希望」讲座。(图/佛光山惠中寺提供)
蒋勋也分享,最近将他的《金刚经》有声书做成QR Code,随时扫描就可以听,甚至尝试将第一段经文输入AI,产生许多经典中描述的画面,发现许多《金刚经》结合科技产生的艺术,之后在池上会有相关的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