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球名家瞭望/建構友善女性的經濟環境

剑桥大学实证法律研究副教授哈尔妲(网路照片)

莎士比亚1597年喜剧《爱的徒劳》叙述四名法国男子设法化解寻求智识发展与家庭幸福之间的冲突。约莫四百年后,哈佛经济学家戈丁(Claudia Goldin)从美国女性平衡事业与家庭的角度重述这个故事。她凭借对女性劳动市场结果的真知灼见,获颁诺贝尔经济学奖。

戈丁成就斐然,不仅因为她从事男性主宰的学术领域,她是史上第三位女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更是首位独得此桂冠的女性,也因她的研究专注于性别。戈丁的研究主题,女性劳动参与以及男女薪资差距,通常局限于女性主义经济学一隅,在经济学领域被边缘化。

哈尔妲小档案

戈丁爬梳200年历史资料后发现,随着经济活动重心从农业转向工业,女性劳动参与率下滑,大致因为养儿育女与工厂工作难以兼顾,尤其是已婚妇女。一旦服务业兴起,女性劳动参与率便大幅升高。

二,男女薪资差距。平均而言,男性每赚1美元,女性只赚77美分;传统上归因于众多因素,从教育程度到抱负高低都有。有些人甚至认为是天赋问题:前美国财长桑默斯2005年就表示,男性天生比女性适合数学和科学。

但戈丁检视同一职业两性薪资差异后指出,实际原因更简单明了。不是教育程度使然,毕竟富国女性在这方面已超越男性;同一职业存在薪资差距,不能归因于女性普遍从事待遇较差工作;问题也不在认知能力,大学毕业时,男女薪资几乎一样。

女性赚的比男性少,是因为生育因素。妇女生第一胎一、两年后,开始出现薪资差距。到45岁时,女性薪资只有男性的55%,反映职涯中断、工时减少等育儿相关因素。

三,戈丁的研究确认,女性对自己职涯展望的预期很重要。由于「示范效应」,也就是以母亲和祖母作榜样,女性长久以来职业抱负不大。到1970年代的美国,随着女性教育投资增加、结婚和生育年龄延后,情况开始转变。

1963至1973年一连串发展为这种转变奠定基础,包括:通过「公平薪酬法」、最高法院裁定堕胎权受宪法保障的「罗诉韦德案」、长春藤名校录取的女生增多,以及口服避孕药的取得。

戈丁的学术成就给经济学带来重要教训。历史在理解今日经济现实上扮演核心要角。即使经历数百年,有些挥之不去的问题和效率不彰,市场仍无法解决。为什么女性至今为养儿育女,仍得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

戈丁的研究显示,经济学存在于正式的制度空间也存在于私密空间,既与金融市场有关也关系到婚姻市场。卧室的关联性不下于董事会议室。经济学不能忽视女性面对的现实:追求家庭幸福得付出代价,包括收入和独立自主。

从政策观点来看,有两个选项:重新思考婚姻与生育,采取措施确保女性在一个为男性打造的经济体系能有竞争力,例如推行职场托育并运用税务奖励。或者,重新构思一个对女性友善的经济,提供更多弹性、少一点「贪婪」,多重视同理心。若什么都不做,爱的徒劳仍会是女性的损失。

(作者Antara Haldar是剑桥大学实证法律研究副教授、Project Syndicate专栏作家/编译汤淑君)

本系列专栏由富邦金控独家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