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球名家瞭望/中國大陸淨零減碳的省思

哥伦比亚商学院气候经济学家瓦格纳(网路照片)

中国大陆的经济成长模式已成为成功故事,借由聚焦于提振出口、资本投资及技术追赶,过去40年来已让约8亿人摆脱贫穷。中国大陆最近部署干净能源、及削减全球再生能源和电池成本,也创造惊奇,光是2023年就安装超过150百万瓩(GW)的太阳能发电容量,几乎占全球总数的一半。

但中国大陆的前景不像数据显示般乐观,成长引擎已开始故障,今年经济预料将仅成长约5%,且可能继续滑向先进经济体的水平,许多人因而开始怀疑,人口是美国四倍的中国大陆,国内生产毛额(GDP)能否赶上美国。

中国大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继续增加,已占全球近三分之一。即使大力推动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成长的速度仍快到需要大量燃煤发电。

瓦格纳小档案

补救方式很简单:更广泛分享成长的好处。中国大陆消费只占GDP的40%,是举世数一数二低。中国大陆疲弱的社会保障体系,迫使家庭存起大量所得,这些所得又经由国家主导的金融体系直接流向国内投资。同时,被人为压低的银行利率、公部门消费日增及其他政策选择,都刻意抑制家庭消费,提高投资。

若能消弭这些总经扭曲,不仅能嘉惠中国大陆家庭,也有利整个地球。中国大陆的投资已带来沉重的气候代价,钢铁与煤炭消费量约占全球一半,水泥消费量占六成,所有这些公寓、道路和桥梁都需要大量能源和碳密集原料。

放慢对实体资本的投资,有助抑制这类投资对气候的巨大伤害。此外,随着所得增加,中国大陆消费者也将相应地把支出转向服务业。世界各地的经验显示,家庭益加富裕后,将扩大医疗、教育及旅宿开支,减少对碳密集产品的花费。这项发展铁律将进一步减缓中国的碳排成长,从而透过协调一致的去碳化行动,压平碳排成长曲线。

中国大陆已借由推动电动车,取得去碳化的重大胜利。中国大陆国有石油公司预测,中国大陆石油需求将在今年攀峰,主因正是电动车。

确实,推动电动车会进一步加重电力需求压力,但由于电网日益仰赖再生能源,电动车也能协助稳定电网。多数汽车每天约23小时都处于静止状态,只要投资必要的「智慧电网」,电动车就能作为电池备案。

不过,中国大陆仍须减缓整体电力需求增速,以逐步淘汰煤炭并减少碳排。可再生能源和电池成本将持续快速下降,为中国大陆创造减少使用煤炭的成熟前提。中国大陆也须摆脱以投资引领成长的模式,鼓励发展国内服务业。

结果将是经济成长与能源需求成长完全脱钩,从而减少碳排量。从气候的角度来看,中国大陆经济要尽快进入下个篇章。

(作者Gernot Wagner是哥伦比亚商学院气候经济学家、Project Syndicate专栏作家,本文与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Conor Walsh合撰/编译简国帆)

本系列专栏由富邦金控独家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