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女左乳痛就医!竟在「无症状右乳」惊见2颗肿瘤还转移淋巴
▲医师提醒,民众可日常自我触摸乳房,检查是否有硬块。(图/达志/示意图)
记者赵于婷/台北报导
27岁的林小姐日前因左侧乳房疼痛就医,没想到意外在没痛感的右侧乳房被检查出有2颗约1公分左右的小肿瘤,经切片检查确定是恶性肿瘤且癌细胞已转移至腋下淋巴结,诊断为乳癌第二期。医师提醒,乳癌风险因素包括家族遗传、雌激素暴露、生活习惯及环境等,而有一部分的乳癌与「基因突变」有关,罹癌机率大幅提高。
台北慈济医院一般外科陈昱天指出,考量该个案肿瘤已经转移,首先安排半年的化学治疗以及贺尔蒙治疗,以此阻断雌激素对癌细胞的刺激,避免癌细胞增生扩散,最后再施行微创内视镜全乳房切除手术,最后予以重建,术后恢复状况良好,定期回诊追踪中。
乳癌目前并没有确切的发生原因,但有些风险因素会增加罹癌机率,如家族遗传、雌激素暴露、生活习惯及环境等。陈昱天进一步提到,有一部分的乳癌与基因突变有关,会使罹癌机率大幅提高至50~80%,而雌激素暴露部分与早经、晚停经所导致的雌激素浓度上升相关,暴露时间越长,罹癌风险也相对增加。
此外,肥胖、饮酒、吸烟及缺乏运动者,也都被证实与乳癌风险相关。根据国健署统计,台湾乳癌患者罹癌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小于40岁以下乳癌比率约16.6%,而这除了与上述生活习惯相关外,环境中存在的化学物质以及现代生活的压力增加都会影响免疫系统和激素水平,从而使罹癌的平均年龄下降。
乳癌若未及时接受治疗,有可能快速进展并转移至身体其他部位,如骨骼、肝脏、肺部及脑部,这将大大增加治疗的难度,并降低患者的存活率。化学治疗、放射线治疗、贺尔蒙治疗、标靶治疗以及手术是乳癌的五大治疗方式,其中手术是根治乳癌不可或缺的一环,医师会按患者罹癌年龄、分类、期别拟定妥适治疗方案。
及早诊断、及时处置,对提高存活率至关重要。陈昱天提醒,政府补助45岁以上未满70岁妇女及40岁以上至未满45岁且其二亲等以内血亲曾患有乳癌之妇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摄影筛检,建议符合资格的民众应定期检查,而日常自我检查也不可忽略,若有疼痛表现或出现肿块,应尽快就诊,寻求专业医师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