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大漠观光 汉简、胡杨林傲世

内蒙古阿拉善行政区位置图

保留在中研院居延汉简。(取自中研院官网

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沙漠中的湖光美景。(新华社

阿拉善盟额济纳胡杨景区。(新华社)

沙漠也能发展观光业!内蒙古阿拉善盟以沙漠、戈壁荒漠草原为主,堪称地球上最不适合人居住的地方,目前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不到1人。但当地政府却以沙漠特色,结合考古与额济纳河风情,去年吸引660万人次前往旅游。这个数字台湾境外旅客数的6成。

天上飞鸟,地下不长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阿拉善盟辖额济纳旗、阿拉善右旗、阿拉善左旗,是游牧民族自治区全境24万平方公里,人口数只有23万人。

居延汉简在此出土

严酷环境打造出独特地貌,同时也鲜少遭受人为破坏。独具一格的旅游资源,创出「苍天圣地阿拉善」美誉。这里有全球唯一以沙漠为主题的世界地质公园,世界三大胡杨林之一的额济纳胡杨林,世界三大载人航太中心之一的东风航太城;有与殷墟甲骨敦煌遗书、明清档案并称20世纪中国四大考古发现的居延汉简,特殊的旅游资源均堪称国宝

2016旅游收入290亿

而且阿拉善盟还特别擅长推广旅游,2016年,当地接待国内外游客6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6亿元(人民币,下同),约新台币290亿,等于给全盟每个人带来近3万旅游收入。

湖北姑娘黄宁宁对阿拉善盟的景色赞誉有加,因为这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景点,「有的时候好几个小时都看不到一栋房子,荒凉大漠给我的感觉太震撼了!」而秋天的额济纳河旁胡杨木,更是世界级美景。

小 灵 通

居延汉简

阿拉善盟居延塞出土的竹子汉简。1930年底至1931年初,中国、瑞典合组的西北科学考察团,在居延塞甲渠侯城堡遗址发掘出汉简5200多枚。抗日战争期间,这批汉简运往美国国会图书馆暂存,后运到台湾,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典藏

1970年代,大陆再掘出近2万枚汉简,称居延新简,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居延汉简书体为隶书章草,内容多为修筑边塞兵制屯田、置亭燧等屯戍文书,也论及边塞互市,对了解汉朝兵制有相当大的帮助。(洪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