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阿拉善盟 从沙漠变金森林
阿拉善盟位置图
内蒙古阿拉善盟,原先是草原天堂,但因过度放牧、干旱气候,让草场沙化日益加剧,牧民外逃异乡。然而不想坐以待毙「生态难民」,开始种梭梭树,让绿地再现。此外,也有农民将肉苁蓉,嫁接至梭梭树,带来庞大的农业收益。
恶劣的环境,再加上政府禁止放牧,阿拉善盟的牧民无法生存,许多年轻人离开家乡,逃往都市求生。然而却有「生态难民」愿和沙漠化抗争,守住沙尘暴的最后一道防线,力抗恶劣的自然环境。
梭梭树存活率逾9成
现年67岁的胡生黄,就是生态难民的其中一员。胡生黄说:「以前家中养了400多只羊,靠着苍天大地,就能过富裕的生活;但随着畜牧总量加大,草场沙化日益加剧,翠绿的大草原就这么消失。」
为阻止黄沙蔓延,胡生黄和其他生态难民,决定用耐旱、耐寒的梭梭树阻挡部分沙尘。虽然起初种植存活率极低,但经不断尝试,现今梭梭树的存活率可达9成以上;它的根也成功将游走的沙漠套牢,绿地逐渐增加。
根部嫁接肉苁蓉增值
梭梭树不仅可锁住沙丘,也替当地带来农业商机;嫁接于梭梭树根部的「肉苁蓉」,是价格高昂、数量稀少的中药材。近年经人工培育之后,存活率高达40%,不仅吸引外流的牧民回归,更带来可观的收益。
统计指出,「肉苁蓉」每年可替阿拉善盟带入2亿元(人民币,下同)的收益,种植梭梭树的农民吴维忠也说:「若『肉苁蓉』的丰收,可替我赚进4万元,再加上护林管护、生态公益林补助,收入可高达10万,和牧羊时的2万元相比,增进4倍之多。」
小 灵 通肉苁蓉
只生长在内蒙古阿拉善盟、腾格里沙漠腹地的野生植物,常年生长在零下20至50度的环境,拥有「超旱生植物之王」的美称;由于肉苁蓉数量稀少,近千株沙漠植物梭梭树只能采收7株,经大量挖掘后,数量急遽减少。
肉苁蓉寄生于梭梭树根部,不但具经济价值,药用价值也极高,为目前60种补益中药,品位最高的药物;具多种滋补成分,对男性的肾、性器官有极大效用。
(黄冠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