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拜习会的和平转机

(图/摘自美国总统拜登推特)

众所瞩目的拜习会在美西时间15日登场,全球关注重点不是双方谈了什么,而是两强究竟能不能成功控管风险!虽然没人期待峰会能达成突破性的成果,但从双方各自面对的难题,来判断中美对彼此的期待,就不难理解为何拜习两人都不想空手而归。

对寻求连任的拜登来说,俄乌战争陷入僵局,美国政府至今仍继续寻求美国纳税人支持,希望提供大量军事及经济援助。但拜登的呼吁不仅共和党主导的众议院反对,国内也出现反对声音;而以巴冲突爆发后,由于以色列对美国在中东地区制衡伊朗有着不能切割的重要性,导致对巴勒斯坦人民的伤亡,仅能呼吁人道停火,却无力要求以色列休兵谈判。

在印太区域、朝鲜半岛、南海及台海的紧张更是难解。当拜登政府将资源投入两场进行中的冲突后,对於潜在冲突,就算想强势介入恐怕也是力不从心,更何况中美科技和贸易的交锋,对美国极需复苏的经济有着更直接的影响。因此,简单盘点美国当下必须克服的困难,就不难想像拜登对两人见面确实有所期待。

相较于拜登,习近平遭遇的挑战也不小。中国大陆受美国「小院高墙」政策影响,整体经济受到阻碍,加上经济成长不如预期,各地政府税收不足,及房地产市场失控造成内部压力,绝不亚于在国际混乱中左支右绌的华府。习近平想要稳住政权的关键在于是否能让经济回归常态,但仅依赖国内市场,用强化内循环弥补中美紧张所造成外循环贸易的失落,效果恐远不及缓和对美关系,难以降低外资疑虑。

事实上,拜习会很可能是拜登进入美国大选年之前,最后一次跟习近平当面交流重建互信的机会。因为明年起美国政坛就会进入选举模式,面对共和党鹰派的抗中论述,拜登很难不在言词上对中国强势来回应对手的攻势。因此,拜习会也是让双方再次确定对方红线,甚至设置护栏,降低选举语言造成误解的关键机会。同样的,对习近平而言,如果没能透过拜习会扭转外资对中国的印象,恐怕无法让外资回流,经济挑战恐会更严峻。

面对国际变局,台湾的政治领袖需要做好准备,在未来美中竞争格局不会改变的情况下,如何创造稳定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台湾具备靠自己站稳脚步的能力。如果美中对彼此不满的情绪继续升高,恐怕不论台湾选出谁当家,都很难避免选边站的摊牌时刻提早来临。不过,因为美中都有控管风险的意愿,如果拜习会真如预期让紧张情势降温,而台湾人民又能用选票向中美双方的强硬派,表达期待维持现状的声音,拜习会或许真能替两岸和平带来转机!(作者为美国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