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正豪》罢免的本质:仇恨值
国民党主席江启臣表示,王浩宇遭罢免成功,象征着人民对于政府不信任的投票第一枪。(陈淑娥摄)
「我完全不相信你们有本事罢免王浩宇,要7万9000多票欸。就凭你们桃园一盘散沙!」这大概是王浩宇被罢免成功后,在网路上流传最广的打脸文之一。但若要说就是因为这则贴文「帮助」王浩宇,未免也太抬举个别人的社会影响力,不过无可讳言的是,类似前述贴文之类的言语霸凌刺激,反应出罢免投票的本质:仇恨值。
自从前高雄市长韩国瑜甫当选就被罢免的前例以后,罢免好像成为某种程度的「选举延长赛」。台湾地方政治发展史上,选输的人不服输,高喊罢免的例子很多,但就没有成案或罢免成功的,不是连署人数不足,连案子都没成立,再不然就是罢免投票率未过门槛,长期下来,我们也就因为罢免的高门槛而以为罢免徒具其名而已。韩国瑜的罢免案,却打破这个迷思,向台湾社会证明「罢免案是可以成功」的,而王浩宇的被罢免正好接续证明这不是孤证。
受「倒宇天光」成功的激励,加上某同样吸引仇恨很厉害的立委说「三个都罢免成功,请全台湾人吃鸡排」的推波助澜,接下来马上要登场的另一桩高雄市议员黄捷的罢免投票,我们是否可以很乐观地预期「清捷行动」也会顺利成功呢?
我们当然不能武断地说黄捷罢免案一定会过或不过,但就个人观点来看,即便「清捷行动」顺利过关,罢免案短期内连续成功,也不代表未来台湾政治会朝向「选举结束,立刻罢免」的无限循环方向发展。毕竟若在风口上,猪也能飞,现在罢免狂风猛烈,黄捷飞起来的可能性并不小,但是和韩国瑜与王浩宇两人相比,黄捷拉仇恨的功力和程度是远远不如的。
过去台湾罢免案难成案,更遑论通过的原因,经常是因为提出罢免者是关系人,就是选输那方,这在正当性上就大打折扣,愿赌服输,输了要认的社会氛围下,很难动员到足够多的罢免支持者来跨越成案门槛。而观察王浩宇等之所以在连署和投票上顺利过关,虽不能忽略政党的动员,但那恐怕不是主因。如果是,凭什么过去政党无法进行类似动员?过去不成功,凭什么现在就能,自有其道理。至于归因于好天气和投票率,恐怕是无稽之谈,想当然尔而已,因为已经有研究指出,天气与投票率两者无关;而单独说因为投票率高,所以过关,则是傻话。投票率是结果,不是原因啊!所以既然不是政党动员,也不是天气好坏和投票率相关等悖论,罢免成败的关键因素则可能可归因于「仇恨」的程度与牵连面。
王浩宇等人的问题都在于其自身言行争议大到连自己人都挺不下去,而让敌对阵营及原本事不关己的一般人都同仇敌忾。虽然起因有异,韩国瑜因为甫当选市长就选总统而被质疑诚信,王浩宇则是言行粗鄙又恣意妄为,但结果都是引起一般人广泛的不满,终于被罢免。
俗话讲得好,「不作死,就不会死」,以台湾人对政治人物容忍度之高,若非过份逾越选民的心理底线,罢免案恐怕连成案都有困难。正因为如此,个人以为连续罢免成功恐为特例,无须过分担忧台湾选举的稳定性,毕竟像王浩宇之流的奇葩还是极少数,更何况连续罢免成功的影响对政治风气是有正面助益的。
知道逾越选民心理底线的言行必然遭致反扑,未来得意忘形的政客就会变得更少,政治人物也会收敛言行,对整个政治风气的改善是好的。君不见下一个罢免当事人黄捷已经吓得把姿态摆到最低,深怕风大到把猪吹上天!(作者为淡江大学教授兼全球发展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