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艺这样续写和你在一起

8月28日起,北京文联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拉开帷幕,首都各门类文艺工作者欢聚一堂,将以“和你在一起”为主题,奉献一场场文化盛宴

“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这是过去70年里北京文艺界的真实写照。而在未来,北京文艺界将如何深耕细作,再攀高峰,大力推动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使命任务?这是首都文艺界以及所有相关领域的工作者面临的最大课题。

日前,北京文联相关负责人就北京文艺未来如何建设和发展回答了北京青年报记者提问。

北青报:进一步搞好北京文艺工作将坚持哪些原则?

市文联:一是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文联作为党联系服务文艺家的桥梁纽带,要时刻听党话跟党走。

二是必须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北京文艺要在服务党和国家发展战略上发声出力,在服务首都发展大局上加油助推,以回应时代,肩负责任,勇于担当。

三是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一切创作要讴歌人民,一切作品要为着人民,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文艺质量的根本标准,不断调适定位,不断探索出新,以使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美好。

四是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在组织管理方式上,我们要在扩大覆盖面的基础上,改革服务引导方式,以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在文艺创作领域,把讲什么故事、如何讲故事、如何讲好故事作为重点,推动内容形式创新。在文艺作品传播上,我们要把握当代媒体信息传播的趋势特点,加强科技支撑,使优秀文艺更好更快推送到百姓身边,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在质与量的关系上,我们既需要量的增加,也要有质的突破,以使文艺阵地高原广阔、高峰林立。

此外,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正视问题不遮掩、不回避。在修德上建规范,在修艺上定机制。坚持反“三俗”,在行业自律上下功夫。

北青报:展望未来,有哪些具体打算?

市文联:综合而言,要打好四张牌:一是文艺精品创作牌。我们要站在全局高度认真谋划文艺精品创作。把文艺放在全国文化中心总体框架中谋划推进,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标准,着眼重大题材、现实题材、北京题材,编制好文艺创作生产规划。特别要深入挖掘北京文化内涵,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写北京、唱北京、画北京、演北京,创作出具有时代印记和首善水准的精品力作。

同时,要完善文艺精品创作机制。抓好文艺创作扶持计划、文学精品项目制,开展网络视听节目、杂技(魔术)新创作品、体制外青年曲艺人才创作等扶持项目,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参与国家及市文化精品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用好中国文联创作扶持项目以及北京宣传文化引导基金、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整合形成“一盘棋”良好局面。继续组织文联优秀原创文艺节目展演,扩展影响,拓展到京津冀。

二是群众文艺活动牌。经过多年培育,北京文艺已经汇聚众多群众性文艺品牌,包括举办了38年的北京合唱节,举办了70年“北京画家画北京”主题活动等等。这些品牌活动,接地气、聚人气、有朝气,我们要长期坚持,争取创新再创新,使之经久不衰,越办越好。

三是文艺作品推广牌。要把握“互联网+文艺”和文艺资源数字化管理的趋势和特征,探索创新,用足用好互联网工具,特别是新媒体推介,使文艺作品有更多传播渠道,让文艺人才有更大社会影响。

四是文艺人才培养牌。最主要的还有三点。其一,纾难解困,让他们找到“家”的归属感。其二,助其成长,让他们确立成就感。其三,融入时代,融入人民,让他们在紧跟党领导人民建设伟大国家的奋斗征程,创作出不朽的优秀文艺作品,进而滋生自信心和自豪感。

举办好优秀中青年编剧导演研修班、北京青年文艺骨干高级研修班。组织开展新人新作美术作品展、新人新作音乐会等活动,选拔新人新秀。要健全中青年德艺双馨人才培养举荐机制,加强对德高望重老艺术家的纪念座谈、成就展示、走访慰问等工作,还要团结引导新文艺群体,为他们的成长铺路搭桥。

青年演员王雷李小萌夫妻搭档,讲述《和你在一起》

濮存昕冯远征迟小秋梁丹妮同台献艺,朗诵《致敬未来》

张也、阿云嘎演唱《和祖国在一起》

现场

几代艺术家再现不褪色的芳华记忆

一台展现北京艺术成就的北京市文联成立70周年主题活动“和你在一起”,8月28日晚在国家大剧院以经典回眸的形式,点亮京城的璀璨夜空。

歌剧《小二黑结婚》、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话剧《骆驼祥子》、王蒙和吕思清携手的小提琴配乐朗诵《青春之歌》,再现着永不褪色的芳华记忆。京剧谭派第七代传人谭正岩以一曲《定军山》,讲述着师承也是家传,以及家和根的意义。影视艺术家张光北则以《柳宝的故事》《小花》《芙蓉镇》《甲方乙方》《建国大业》等经典影片的故事,讲述着北京的光影记忆。《芝麻胡同》《情满四合院》以及《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剧中的京韵主旋律,也被唱响。

而刘恒、刘家成等这些作品的创作者也在现场就座,接受观众的致敬。北京曲协主席李伟健用贯口讲述了葡萄常、面人郎、绢花、聚元号弓箭、毛猴以及燕京八绝等北京的非遗技艺。

王雷、李小萌夫妇以书信的形式传播着来自当代青年人的正能量。濮存昕、冯远征、迟小秋、梁丹妮、丁洋、张定涵、林林、周涛、郭志坚、唐家三少同台献艺,朗诵了《致敬未来》。钢琴家郎朗,以及张也、阿云嘎以影像和现场穿插的形式演绎了《和祖国在一起》。70年来北京各领域的顶尖艺术家以影像出现在大屏幕中,用作品和造诣讲述着规则也是挑战、神奇也是平凡的艺术辩证法则。

活动

市文联还将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包括出版《文联故事》《北京市文联从艺70年文艺家专辑》《北京文艺70年论文集》三本书籍,拍摄《号角》等两部纪录片,举办《到人民中去——经典、优秀作品音乐会》《小康生活听曲艺品京味——庆祝北京文联成立70周年曲艺专场展演》和纯文学期刊《北京文学》70年创刊活动等,而下面的两项更是不容错过的精彩。

高峰论坛 聚焦“与时代同行”

时间:8月29日

地点:北京坊

内容:“与人民同心 与时代同行”——“北京市文联成立70周年高峰论坛”将围绕北京文艺70年的发展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理论研讨,并进行观点交锋学术碰撞。

此次论坛既是对北京文艺70年的全面回顾,也是在新起点上对北京文艺未来发展的一次展望。高峰论坛将呈现三大亮点。

一是论坛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会聚各门类文艺评论大家。70年间,首都文艺工作者立足北京、持续深耕,无论是文学、戏剧,还是美术、音乐、曲艺、电影等艺术门类,都涌现出一大批脍炙人口、流传久远的精品佳作,绘就了北京文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论坛将邀请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孟繁华、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孙郁、北京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宋宝珍、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叶培贵、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等各门类的文艺大家,围绕北京文艺70年的发展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理论研讨,并进行跨门类、跨学科的互动交流。

二是论坛具有思想内涵和理论深度,突显文艺评论引领文艺发展的导向作用。各领域资深文艺家、评论家将围绕北京文艺70年发展畅所欲言,进行观点交锋和学术碰撞。其中,既有从文艺史角度对北京70年文学创作、新中国美术与北京美术70年发展的梳理,也有对当代书法北京维度、新时代北京文艺创作的精神品格与责任担当以及北京影视创作中“人民性”的再思考等等。相信评论家的独到见解会给大家带来一场极具理论深度的思想盛宴,充分彰显文艺评论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

三是论坛具有前沿性和探索性,立足70年北京文艺进行前瞻性思考。论坛紧贴北京文艺70年的发展历史,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从文艺发展规律、艺术创作规律等高度出发,思考各门类文艺创作面临的新挑战,对当下文艺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的展望,提出“北京文学的新变与新声”“北京:21世纪文学之都”“中国现代艺术研究新动向”等论题,为新时代北京文艺的繁荣发展贡献理论力量,为文联组织进一步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开阔思路。

成就展 珍贵史料第一次露面

时间:9月1日

地点:首都博物馆

内容:以“和你在一起”为主题的“北京市文联成立70周年成就展”系统梳理了北京文艺70年发展历程,重点呈现了北京文艺7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观众可提前通过首博官网或电话预约、现场领票进入展馆。全部展览约有6万字、1500张照片、30个视频资料、150余件实物

此次展览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序厅;第二部分,创立与探索——在新中国首都建设民族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文艺;第三部分,改革与繁荣——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部分,向高峰迈进——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继续奋斗;第五部分,尾厅。

除了真实性外,此次展览具有如下特点:

从时间维度上看,第一个特点是全面。全面展现北京市文艺从小到大的演化历程,涵盖了文学、戏曲、美术、音乐、舞蹈、电影、电视、书法、摄影、曲艺、杂技、民间艺术和文艺评论等13家艺术门类。展览展出包括历史照片、影视资料、部分实物、重要文件请示批复原件。这些资料极其珍贵,具有史料价值、学术价值、研究价值。

从具体内容上看,第二个特点是珍贵。涉及一大批史实资料,许多史料第一次与世人见面。如,有1950年5月28日至30日北京市第一次文代会,有周总理亲临会场的珍贵照片,老舍齐白石、丁玲、沈雁冰的签到照,有文代会文集。展示了党把草根艺人们团结起来,让他们找到“家”的画面。再如,《说说唱唱》《新曲艺丛书》《北京歌声》杂志和相声、戏曲改革资料。老舍到龙须沟撰写的手稿;周总理观看《龙须沟》后与导演、演员的合影。又如,1950年,中华杂技团出国访问,开展杂技家外交,陈毅元帅称杂技是“人民外交的先行官”的照片。有侯宝林、郭启儒等到抗美援朝前线慰问照片。

从展览品质上看,第三个特点是亮眼。例如,齐白石91岁时为中国文学家老舍创作的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齐白石代表作之一,名扬海内外。(文/记者 郭佳 统筹/满羿 摄影/记者 王晓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