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住房发展报告:单价过2万城市南方8个北方仅2个
(原标题:2020中国住房发展报告:房价水平“南高北低”,单价过2万城市南方8个北方仅2个)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楼市也短暂出现过“冰封”,后来随着复工复产而逐渐恢复正常。截至目前,房地产开发投资数据、销售面积纷纷由负转正,象征着楼市强劲的恢复能力。
12月21日,《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20-2021)》发布。报告指出,过去一年住房市场经历了先降后升的“V型”变化,在严重外部冲击下实现快速恢复,楼市稳定对“六保六稳”发挥了关键性贡献。随着房地产开发、销售等活动的恢复及其对相关经济社会活动的带动,对于减缓就业压力、缓解财政支出压力都起到了很大的支撑作用。
报告预测,在没有重大政策转向和新的外部冲击以及疫情显著好转的情况下,中国楼市总体将延续平稳,但其结构性潜力仍在。预计2021年中国楼市将继续延续平稳恢复的态势,房地产租赁市场将有所改观,保障性租赁市场的步伐也将会进一步加大。
疫情对楼市影响几何?
报告认为,新冠疫情虽对楼市造成强烈冲击,但政府和市场各方均有效韧性应对,决定了中国楼市出现收敛性恢复。2020年,全国住房价格增幅经历了下降、回升和企稳的过程,截至2020年11月,房价平均水平突破万元大关,全国房价平均为10071元/平方米,同比增长7.9%。1-11月,全国住宅和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皆超过2019年的同期水平,房地产和住房开发投资恢复到中高速水平。
不过,受疫情发生及扩散传染影响,过去比较繁荣的中部地区出现“塌陷”。从四大区域来看,住房开发投资和销售上,中部地区下滑最为严重,恢复也最慢。2020年1-6月,中部地区住宅开发投资和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分别为-2.9%和-14.1%,在四大地区中下滑幅度最大。2020年1-11月,中部地区住宅开发投资和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分别为5.0%和-1.4%,虽然相比上半年有所好转,但增速明显低于其他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
分析其原因,报告指出经济的基本面、政策与制度决定了楼市的收敛性恢复。中央抗击疫情的政策措施果断有力,疫情迅速得到了有效控制并取得决定性胜利,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统筹有序推进,为楼市恢复创造了基本前提,宽松的宏观政策以及监管漏洞对楼市产生了外溢效应,但基础制度没有彻底改变,决定“炒房”的动力仍在,上政策与下对策博弈导致总体稳定局面波动。
此外,地价和资金也对楼市收敛性恢复有助推作用和直接影响。土地方面,2020年初以来,当月土地成交价款出现较大幅度变动,2月份同比增速下滑幅度较大,但3月份态势扭转,同比增速由负转正,4月份进一步爆发式增长,在5-10月份同比增长始终为正,个别月份增速较高。其中7-10月份,当月土地价格出现快速上涨的过程。资金方面,在房贷整体趋紧、局部松动、房贷利率有所下调的背景下,2020年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一直保持着10%以上的增长率。
对于过去一年房价的区域变化,报告认为房价水平区域差异大,东部地区领先,中西部地区并进,东北地区垫底。就二手房价格来看,东部地区房价绝对大幅领先,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非常接近,约为东部地区房价均值的一半,东北地区均价在四大区域中最低。
南北方房价水平差异依然突出。2020年11月,北方地区除了北京、天津2座城市外,其余城市房价普遍低于20000元/平米。南方地区则与北方地区明显不同,深圳、上海、厦门、三亚、广州、杭州、南京、苏州等多个城市房价水平高于20000元/平米,其中深圳、上海和厦门超过了40000元/平米。
报告认为,中国城市房价水平的“南高北低”分化格局与中国城市经济竞争力“南强北弱”、经济南北差距扩大密切相关,城市的GDP、人口规模和人均收入等因素是决定住房需求的核心因素。部分地区投资投机需求的涌动催生出楼市恢复过程中的局部过热,许多核心城市和城市群,如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本周期内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追逐的重点,部分城市出现过热苗头。不过,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中国住房发展报告》主编倪鹏飞表示,南北方地区在房价上的差异并没有其在竞争力上的分化明显。
报告预测,2021年中国楼市总体有望延续平稳。从总体上看,预计2021全年商品住房价格同比增幅可能会下降维持在5%左右,商品住房销售面积同比增幅可能将保持正增长并再创历史新高,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也将会有所下降,持续保持在7%左右。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复苏较好甚至出现过热,其他城市复苏较慢,部分城市甚至陷入衰退,分化可能有所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