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诗萍》疫情中读《钱复回忆录》笔记之六:1972-1982那十年钱复岂能无感于台湾的骚动?
蔡诗萍》疫情中,读《钱复回忆录》笔记之六:1972-1982那十年,钱复岂能无感于台湾的骚动?!(图/爱传媒提供)
【爱传媒蔡诗萍专栏】马克吐温有句名言:「历史不会重复,但会押韵。」
虽然他到底有没有说过这句话,据说也有争议,但无所谓啦,重点应该在于,这句话有深度。
历史一直往前走,世代更替,的确没有重复的问题,然而,你总能在很多关头,看见依稀眼熟的画面,没错,那就是「历史在押韵」,押一个类似,重复的韵脚。
我们多年后,读《钱复回忆录》,读到他描述的,台美断交前后,美国政府历任三位总统,从尼克森、福特,到卡特,对中共政权的百般讨好,对中华民国的万般刁难,再在对照今日,中国的崛起,美中关系的陷入建交以来最紧张的时刻,也许就更能理解,「历史不重复,但会押韵」深意了!
钱复是职业外交官,他当然明白国际形势促成美国拉中共以制衡苏联的战略,中华民国只能沦为祭品。
我们如今透过学者对《蒋介石日记》、《蒋经国日记》的爬梳,大致也了解了两蒋并非那般顽固,他们也的确考量了各种务实的可能性,包括:把中华民国「等同于」台湾的范围内,来争取国际地位。
然而,中共始终不让步,「一个中国」最终逼使中华民国在国际上陷入孤立。
回忆录里,对中美关系从邦交国,退到《台湾关系法》的整个过程,有非常翔实的记载,可以说,是一步步,被逼到墙角的过程。
如果,再搭配上同是外交官出身的李大维的著作,《台湾关系法立法过程》一书,我们对那段历史,对那段时期,美国国会与民间友人对台湾的支持,会有更深的同情的理解。
如今看来,美国参众两院友好于台湾的国会议员,发挥了最终的影响力,让《更台湾关系法》,守住了美国对台湾的基本承诺。
钱复也承认,就后来参众两院的表决来看,美国承认中共的历史转折,是一条无法逆转的趋势,只是美国国会无法接受同时要抛弃台湾的痛苦选择而已!
于是,有了《台湾关系法》这奇特的安排。
事情总是有两面性的,美国国会对台湾的支持,最终要显示在台湾值得支持的价值上,台美断交后,台湾的价值,已经不是冷战思维下的抗衡中共了,而是台湾自身存在的价值。
一个台湾人民自己支持的政治体制,显然是美国认为很重要的价值,于是,在八零年代以后,台湾内部的民主运动,成为美国不时涉入的关切,这让蒋经国很头痛,却也是台湾一步步迈向民主化、台湾化的必然走向。
由于《钱复回忆录》着重外交官的回忆角度,对「外交处境」的艰难,自有一番透澈的分析,不过,对于外交的何以艰难?对外交艰难的困境,如何导致台湾社会的骚动,焦虑,不安,则相对缺乏观照。
当他担任新闻局长,到回外交部担任常务次长、政务次长的期间(1972-1982),恰恰也是台湾民主运动风云激荡的十年,但钱复对此几乎没有着墨!
不能不说,有点可惜!甚至遗憾!替钱复辩护的,尽管可以说,他是外交官啊!
但我们不能忘记,他当过新闻局长,他回外交部之后,台美断交,还发生了「美丽岛事件」,激起国际关切,美国高度的介入,身为外交大员,又是专责北美事务的钱复,实在没有理由,不涉入其间,不有所表达他自己的态度?!
甚至,那十年,他还一定程度参与了王升主导的「王复国办公室」,在淡出政坛的七十岁,出版回忆录两卷,在「反思」时,竟都不着一字,在我看,这多少是态度闪躲的,不是吗?
作者为知名作家
照片来源:作者脸书截图。
●经授权刊载,原文分享于作者脸书。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