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萌「集宝」不再躲猫猫 代言野外石虎保育
▲母石虎「集宝」野放不成,代言野外石虎保育。(图/台北市立动物园,裁剪过)
农委会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2013年成功繁殖一对石虎姊弟,姊姊「集宝」野放后负伤跑回特生中心,经评估不适合再回到野外生活,转送往台北市立动物园进行合作研究与族群管理,27日正式亮相,担任为野外石虎保育代言的角色。
动物园表示,野生动物救伤计划是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推动的重要保育工作之一,运用救伤存活但不适合野放的动物个体,动物园自2011年起与特生中心合作,进行石虎域外保育繁殖与研究计划,并于2013年3月1日成功复育1公1母的石虎宝宝,公石虎宝宝取名为「集利」,母石虎叫「集宝」,经训练后年底在南投集集进行野放。
2013年11月20日先野放公石虎「集利」,前两周牠的移动范围距离野放点超过4公里,红外线自动相机影片也显示其行动良好,评估「集利」在野外的觅食与生活状况稳定。12月20日野放母石虎「集宝」,第8天自动相机拍到「集宝」左前肢跛行,第20天「集宝」出现在特生中心石虎收容笼舍附近杂草丛中,体态明显消瘦,当下进行围捕带回治疗。
保育员发现「集宝」左前脚四趾前端受伤,推测可能是捕鼠夹或网具缠绕所致,臀部另一明显外伤,发现有一小截牙齿镶嵌其中,经委托台湾大学朱有田教授协助鉴定,出乎预料发现咬伤「集宝」的竟是另1只石虎,显示「集宝」的移动范围内存在着至少另1只相对强势的野生石虎个体。
▼「集宝」白天躲藏在巢箱中呼呼大睡。(图/台北市立动物园,裁剪过)
虽然「集宝」术后复原状况良好,但左前肢的伤让她无法再度回到野外,经专家群讨论,决定将「集宝」转送至台北动物园收容与教育展示,希望借由环境教育途径,唤醒更多国人对石虎等保育本土濒危野生动物的重视。
动物园说,「集宝」经过1个月的检疫,6月23日搬到台湾动物区的保育廊道新家,刚开始对新环境很紧张,保育员进入栏舍喂食也会随时提高警戒,总是躲藏于展场光线较暗隐密处。经过1个月的适应,「集宝」已能较稳定的在巢箱中休息,保育员就近观察时也不再惊慌,还会与保育员对望。
动物园表示,石虎体型跟家猫相似,不同的是石虎耳后为黑底白斑,眼睛内侧有向上延伸的两条白色线条,身体、四肢与尾巴都有钱币大小的黑色块状斑,因此被俗称「钱猫」或「山猫」,由于石虎是夜行性动物,游客想见到「集宝」还得碰运气。
野外的石虎喜欢在晨昏和夜晚活动,清晨跟黄昏是活动的高峰,牠会在大树上休息,到草地或农垦地猎食,也会到水边喝水并巡逻领域,利用喷尿、磨爪来标示范围。
▼「集宝」代言野外石虎保育。(图/台北市立动物园)
从监视器纪录发现,「集宝」是典型的夜行性动物,白天大多会躲藏在巢箱中休息,偶尔也会出来活动筋骨。傍晚6点半左右从巢箱中出来,觅食后会稍作休息,约11点左右再度开始活动,活动范围包含场内各个角落,至清晨约5时又回到巢箱中休息。
动物园表示,从「集宝」的案例,可以约略想像野外数量估计不足500只的独行侠石虎所面临的真实世界,既要面对自然环境的各种挑战,还要在人类、车辆或其他动物所造成的威胁中求生存。透过「集宝」的故事,希望促进大众对于浅山生态系的重视,也才能期待石虎可以永续地与人类共存共荣。
石虎小档案 英文名:Leopard Cat学名: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chinensis俗名:山猫、豹猫、钱猫保育等级:濒临绝种的保育类野生动物特征:体长55-65公分,尾长27-30公分,体重约3-6公斤。分布:此亚种分布于中国华南和台湾活动范围:雄性石虎约5-6平方公里,雌性石虎约2平方公里栖息环境:有草生地与农垦地镶嵌的浅山森林食性:主要为小型哺乳动物如老鼠、松鼠、野兔,也会捕食鸟类、青蛙、蜥蜴、鱼类、昆虫等小动物。集宝102/3/1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