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冲/IMF不如師法合作社

如果一家公司,在章程中规定,任何决议必须至少八十五%股份同意,而其中有一股东持股十七%,其他都是小股,换言之,这大股东实质上可以否决任何议案,时间久了,其他股东会有参与感吗?这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股东有可能讨人喜欢吗?

也许你会说,这种公司不存在,事实上这种组织不但存在,而且还存在了八十年。成立于一九四五年的国际货币基金,鼎鼎大名的IMF,其章程(Articles of agreement)明白规定,重大事项必须有八十五%的投票权同意,而表决权来自份额(Quota),例如目前美国份额为十七点四三%,换算成投票权十六点五%,倒是个典型的「周处」。你又会问,其他国家如果不服气,何不出资增加份额?又是老问题,份额的变动需要全体八十五%的投票同意,有美国同意,还不一定成事,但没有美国点头,就万万不成。

上月底在海南博鳌举行的亚洲论坛,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做主题演讲,谈深化亚洲金融合作,其间就提到IMF角色。说到IMF会籍,北京其实是承接自中华民国,二次大战后各国为稳定汇率、促进贸易,倡议成立货币基金,当时中华民国是创始会员国,IMF成立后,一直忠实履行会员义务。一九七一年因著名的二七五八决议被迫退出联合国后,还硬撑至一九八○年才自IMF卷铺盖(不容易,因IMF是联合国下级单位)。

潘功胜于演讲中,开场就挑明国际货币基金的老问题,也就是份额改革及调整的议题,并呼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反应亚洲各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相对地位。这种问题,西方国家当然能拖就拖,媒体也认为北京发言应该意在去美元化,而未予以太多的重视。

其实去美元化,应该不是北京优先的目的,也知道这档事不是一蹴可几。历来碰触国际货币体系,人民银行发言都极为审慎,例如二○○九年行长周小川在网站发表「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一文,通篇未提美元,却引起甫就任一星期的欧巴马总统抨击,显然打到痛处,周小川当年也获得「外交政策杂志」思想家第九名。中国人民银行对「导正」IMF步步为营,从二○○九年推动跨境清算、二○一四年研发数位人民币、二○一六年加入SDR、到二○二二年倡议金砖BRICS+等,都给IMF相当的压力,今年三月廿七日潘功胜的发言当然是意在画龙点睛。

耐人寻味的,潘功胜演讲中提到好像与IMF无关的SWAP(货币互换)机制,有心者或许认为又是一去美元化阴谋。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与卅一国签有货币互换协议,总额约四点一六兆人民币,其目的或许仅在促进投资、贸易与本币交易,但却也补足IMF的失能,例如五个月前,阿根廷与IMF两笔贷款到期,就是倚赖中阿双边有相当廿八亿人民币的互换协议过关,国际媒体评为IMF在global financial safety net的缺陷。

国际货币基金历来是由美国主导,但这些年美国推动友岸外包等贸易壁垒,有识之士难免忧心,IMF总裁及第一副总裁,分别在年末岁初谈话中发出实话真言,其中经典之语,包括地缘经济碎片化将减损全球GDP达七%,也就是从世界经济地图上抹去德国及法国;呼吁先进国领导人如不能理性竞争,也应力求合作,换句话说,目前国际对抗,已经失去理性,不利经济发展。

国际货币基金的高层,其实无非是打工仔的专业人士,渠等看到世界经济危机,呼吁各国合作,因此引发灵感:既谈合作,何不学习合作社,会员之间,权利等值,不要财大气就粗,更何况IMF的上级单位联合国,也是一国一票,如此倒可解决IMF的老问题,只是大国是否仍会坚持要八十五%的份额通过呢?

(作者为财团法人新世代金融基金会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