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勤浩》亟待两岸重开机
马英九文教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表示,纪念「马习会」的意义是鼓励举行「蔡习会」,因为见面就不用担心两岸会打仗。图为2015年11月7日举行的「马习会」。(本报资料照片)
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举行的习马会,长达81秒的「世纪之握」, 冲破两岸交流形式的最后束缚,实现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直接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会晤中,两岸领导人共同书写了两岸关系的最大公约数,都强调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的政治基础;都视致力于中华民族复兴为两岸的共同使命;都认为双方应该相互尊重彼此的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不应成为干扰两岸交流合作,伤害同胞感情的因素。
2015年,国民党历经2014年九合一选战失败,马英九辞任党主席,各项民调显示2016大选蓝营选情堪忧,台湾面临变天,两岸关系面临方向和道路的抉择,在这个时空背景下举行习马会具重大意义,正如习近平致辞所言:「两岸关系66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不管两岸同胞经历多少风雨,有过多长时间的隔绝,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我们分开。因为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我们今天坐在一起,是为了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不得而复失,让两岸同胞继续开创和平安宁的生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共享美好的未来。」
2016年民进党重新执政以来,推行倚美抗中拒统谋独的两岸政策,两岸官方沟通互动机制当机停摆。去年香港的修例风波、今年爆发的新冠疫情、近期在美国大选中为拚连任的川普狠甩「连环台湾牌」,使民进党当局更有恃无恐,一面不断加码对美军购,企图以武拒统谋独,一面利用执政机器对台湾民众进行全方位洗脑,制造寒蝉效应,使岛内反独促统声势和力量日渐式微;而大陆方面一连串针对台独分裂势力做出的反制和警示动作,则被视为要「吞并」台湾的「文攻武吓」,乃至到了要讨论是否进入「准战争状态」的严峻局面。两岸关系又一次面临方向和道路的抉择。
眼下美国总统大选即将尘埃落定,无论是川普还是拜登获胜,都无法改变中美结构性矛盾因素,但台湾牌或将随美国选战的结束而贬值,台美关系或将降温。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重申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方针,表明大陆对台大政方针没有变,而推进和平发展与国家统一,必然要继续坚定反对台独,促进两岸交流融合。
两天后蔡英文在国安高层会议上表示:「维持两岸关系的稳定,是两岸共同的利益;两岸双方应本于相互尊重、善意理解的态度,共同讨论和平相处之道、共存之方;愿意在符合对等尊严的原则下,共同促成两岸之间有意义的对话。」蔡的讲话是否预示台湾将务实调整两岸政策?人们拭目以待。但要促进两岸之间有意义的对话,除了相互尊重、善意理解的态度之外,更需要一个共同的政治基础,这就是5年前两岸领导人共同写下的最大公约数,而两岸根本大法中规定的「一个中国」,就是这个公约数的核心要义。至于九二共识,或许是国民党发明的名词,民进党恐有拾人牙慧之嫌至今不愿承认,但以中国文字之丰富,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民进党人就不能从中找出一个符合这个公约数的名词来吗?是不为,非不能吧?
台湾问题的症结,归根结底在于两岸是什么关系。当年蔡英文为李登辉设计「特殊国与国」的关系;辜宽敏则说是「兄弟之邦」,表面有 「兄弟」之意,实为「兄弟之国」;马英九基于三不理念,勉强讲出「不是国与国的关系」;而习近平则当面对马英九说两岸「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可惜这句话的深刻意涵,似乎至今仍未被台湾蓝绿两党所领会。
其意应为对两岸政治关系的务实处理,也对后续的台执政当局释放出善意:只要认同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国家,在国家内部,两岸可以搁置主权歧见,平等相待,和谐共处。这次两岸领导人不称官衔互称先生,平等互动就是成功例证。正如时任台立法院长王金平所言:「习马会是历史性的一刻,不仅开启两岸新局、两岸互动的全新里程碑,相信两岸领导人会面的制度也因此建立起来,未来不论是谁当台湾地区领导人,都可以遵循应用。」
追昔抚今,不免让人想起宋朝诗人王令的名诗《送春》,或可借此诗表达两岸同胞对重启两岸对话、维护台海和平的殷切期盼:「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作者为北京清华大学两岸法政问题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