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 观 察-台流行音乐奇葩 亟待重生

网路社群分享网站冲击下,传统唱片产业没落是众所公认的事实,总是披上光鲜华丽外衣流行音乐界,其实在苦苦挣扎,亟思新媒体时代的生存之道,希望与科技等异业合作而共荣。台湾流行音乐长期执大中华牛耳,所以这项产业在新科技时代受创也最深,于是文化部策办「华语流音乐高峰会」,邀请国际、两岸专家及业者聚集一堂,盼望由失序中创造秩序,延续台湾流行音乐创作光辉

互联网时代的音乐听众,目前当然是最大赢家,只要上网一找,几乎能聆听「从古至今」的每一首歌,甚至下载烧录,除了铁杆粉丝,谁还愿意花钱购买「唱片」?没了唱片版权收入,尽管千山万水奔波,舟车劳顿艺人乐团还可靠无法取代的现场商演过活,但词曲创作人呢?

一旦生计无着,难以为继,没有人愿意以词曲创作为终身志业。没有新词新曲,只好老歌当道,迈入21世纪号称创新不断的这10来年,没有令人铭记不忘的新歌来记述其精神,毋宁是最大的讽刺。

台湾流行音乐当然还是偶有佳作,比如电影海角七号》里的《无乐不作》、《国境之南》,让范逸臣2008年引领风骚周杰伦2007年《青花瓷》古今融合诗意盎然且多奇趣。但相较于校园民歌苏芮罗大佑、陈淑桦李宗盛张雨生乃至张惠妹由1970年代到世纪之交台湾流行音乐奇花绽放层出不穷的光辉,总之相形黯淡。

台湾流行音乐杰作、佳作量数之不若以往,或许也反映这十多年的失落,衬托大陆的快速崛起,「台北王气黯然收」。在总是以代工为满的台湾产业大环境里,华语流行音乐是独树一格的奇葩,曾经引领风骚,唱出新时代华人的一切心声

经济硬道理,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全球经济秩序重整,而台湾却醉心于蓝绿相斗,政治角力,务虚为乐,穷耗国力,直到经济落后香港与大陆。没有经济资源的灌注,音乐奇葩也就慢慢枯萎了。

往者已矣,来者可追。不管怎样,台湾是华人率先迈入工业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地方,因此有其底蕴;香港1997年以前仍是英国殖民地,不算华人独力缔造的现代社会。大陆虽已工业化现代化,但民主自由还差偌大一截,创作力未获释放。文化部能体会到流行音乐之重要,为此举办高峰会,期望振兴台湾流行音乐创作,仍值得我们喝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