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大视界 国家钞券雕刻师孙文雄

退休后走后的孙文雄,持续将凹版雕刻这项独特的艺术发扬于民间。(图/林旻萱提供)

人生于世,多少都得为五斗米折腰,但也有另一种人,不仅乐在工作,更将工作内化为一种生活态度,钞券雕刻家孙文雄便有幸属于后者。在中央印制服务半世纪的他,除了任职期间坚守岗位,更将工作上习得的技能转化成个人志业,退休后仍创作不辍。

自古以来,人们为了商贸往来的便利,发明了货币,纸钞即是其中一种。相传,纸钞起源于中国的宋代,首见于商业发达的四川,当时的纸钞又被称作「交子」,远比西方最早由斯德哥尔摩银行所发行的纸币,还要足足早上了600年。

工作室工具齐备,让孙文雄从雕刻到印刷完全不假他人之手。(图/林旻萱提供)

凹版雕刻与有价证券

虽说钞票起先并不都由官方发行,但因仿冒事件层出不穷,为了平稳经济,后来才逐渐转由政府统一管制,而就选用的纸张、油墨,或者印刷技术图纹的设计,都不断提升难度,用以杜绝外人仿冒。

在这其中,凹版雕刻艺术可说是最具艺术价值的一项。精细的线条与复杂的凹印技术,都是凹版雕刻的重要特色,1661年,瑞典银行便将这项起源于西方的艺术使用在制版技术上面,正式开启凹版雕刻与有价证券结合的滥觞,如今全世界,如钞票、股票、债券、邮票上头,都能见到凹版雕刻的身影。

只不过,也因为应用项目的特殊,技术也主要流传在特定的商业体系或国营机构里,因为极少在正统的艺术体系里现踪,造成鲜少人知道,原来在政府部门里头还有这么一群默默创作的艺术家存在。

当代的宫廷雕刻师

退休后仍旧创作不辍的孙文雄,发明压克力雕版画,透明材质在黑色背景的映衬下格外绚丽。(图/林旻萱提供)

「凹版艺术与我们似乎毫无关系,但是钞票却与我们息息相关。」孙文雄说。

也许你不认识孙文雄,但却与他有所联系。打开皮夹,或蓝或红的新台币,100元钞票上的中山楼、500元上抛帽欢呼的棒球小将,甚至是1,000元的国宝鸟帝雉、2,000元上的两尾樱花钩吻鲑,这些精细的图案,都来自他的手笔。他就像古时宫廷御用的艺术家,长年低调伏案工作,直到退休后才逐渐走到镁光灯前,为人所注意。

1942年出生于苗栗铜锣的他,年仅16岁就考进中央印制厂工作,2007年退休,职涯期间,除了经由场内的前辈指点,更曾向日本雕刻家押切胜造、中国雕刻家赵俊等知名前辈学习,也曾经赴欧洲学习滚筒技术,丰富的经历与扎实的学习过程,造就他成为极少数的凹版雕刻专家。

始终乐在工作的他,回忆起这一段黄金岁月,孙文雄可说是满怀情感,甚至服务的单位一度历经改组,他特地将旧单位「雕刻组」的废弃牌子携回,珍重保存至今。

对昔日工作充满情感的孙文雄,特地将「雕刻股」的牌子留存在工作室中。(图/林旻萱提供)

针尖上的绝技

凹版雕刻与素描、针笔画类似,都以线条作为主要构成的元素,但创作者无法直接作画,必须运用工具在钢板或铜板上雕刻,以匀称、刚劲的线条,且借由点、线的表现方式,以粗细、疏密的手法,勾勒出图像的纹理变化与光影变化的巧妙。

除了镂雕的过程,格外需要耐心与毅力,刻好的版还得经上墨、擦墨的手续,再送到特殊的压印机,以高压(每平方公分平均得承受80吨的压力)才能印出明晰的图像。作品因受压力与油墨的堆叠,触摸起来能感受到细微的浮雕,有着凹凹凸凸质感,也有着一番独特韵味。

孙文雄对于自己费时费神终于完成的创作,每一件都相当地珍视。他的代表作,如虁龙、傅正的邮票;台中港的印花税票;以及最知名的,在1998年推出新版新台币上的图案。

在这其中,最具挑战性的当属百元钞上的中山楼。孙文雄说,人的肉眼,1平方公厘只需刻上4条线,看上去就足够流畅自然,但钞票的制版,则要求每平方公厘必须有5条线。

但雕刻中山楼的难主要并不在于精细度,而是建筑复杂的细节,与透视的立体感。尤其,当我们拿起放大镜观看,便能发现画中每一笔都是一线到底,既没有断裂,也没有重叠,孙文雄特别指出,斜屋顶上的细线尤其不容易,因屋瓦并非顺畅的直线,因此在雕刻上,「不能以平行线的方式雕刻,每一条线的角度,都得计算得刚刚好。」而这每一下刀都是起手无回,倘若刻错了,只能前功尽弃。

凹版雕刻以细腻精湛的线条以及浮雕一般的凹凸触感最具代表性。(图/林旻萱提供)

退休后创作不辍

许多人都以为,孙文雄能身怀绝技,是因为天赋异禀,但他说:「我不认为我有这个天分,但是我有兴趣。其他的我竞争不赢别人,那只有找到一个喜欢的项目,从中下功夫。」

踏入孙文雄位于新北永和的个人工作室,小小空间里,划分为工作间与展示区,除了作品以外,就是雕刻刀、实体放大镜、缩刻机、压印机等工具、机器,摆设相当朴素,可见艺术家心无旁骛的严谨与专注。

如今虽说是退休,但孙文雄的日子仍过得规律又充实,他每日固定4小时的创作时间,就像还在工作一般,他也不断钻研不同的媒材、技法,尝试挑战自己的极限,虽然得经过许多漫长的努力,「但只要有新的作品完成,就会特别高兴。」如今已年近80岁的他,谈到创作,依旧神采焕发。

在2012年,他独创了以压克力作为媒材的「透明压克力立体雕刻画」,利用透明压克力正反面均可雕刻的特性,以及压克力本身的厚度,创造3D立体效果,尤其在纯黑的背景烘托之下,更显现出美感。

他也受人委托,创作林志玲肖像,尝试在4×3 平方公分的绝小尺寸之间,挑战1平方公厘放入13根细线,成品玲珑精巧,人物的发丝更显柔软飘逸。这件精工的创作,足足花上了一年的时间。

尽情遨游在方寸大千的孙文雄,也尝试书写「毫芒微书」,下笔时,「笔几乎不能动,手指也几乎不能动。」孙文雄说。他在发丝上写岳飞〈满江红〉,1平方公厘可写7~8个字,也在芝麻上写李清照的〈武陵春〉,1平方公厘写10个字,打破金氏世界纪录,尤其工整的字迹更让人惊叹。

虽说科技日新月异,今日钞票制版的方式,已逐渐从纯手工演变为部份由电脑制版来取代,但人的创作能力与手工的灵动笔触,仍有难以取代的价值。而卸下官方身分的孙文雄,近年频繁举办展览、讲座,或者不藏私地将创作技巧传授给后辈晚生,让这门在过去犹若笼罩着面纱的艺术,被更多人了解,能在民间薪传不息。

本文作者:苏俐颖

(本文摘自《台湾光华2021.02》)

《台湾光华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