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雕刻师范康纯:“妇女微家”里的守艺人

福州“80后”寿山石女雕刻康纯林春茵

中新网福州7月2日电 (林春茵)福州“80后”寿山石女雕刻师范康纯精于书画而入石雕,孜孜探索十余年,成长为寿山石雕新锐力量。她现为国家二级技师福州市二级名艺人作品先后被福建省美术馆、省工艺美术行业发展促进中心珍品馆、福建海峡民间艺术馆收藏。

通过福州市晋安区的“妇女微家平台,范康纯的艺术创建和人生理念让更多人知晓。她邀请更多女性走近寿山石雕艺术,陶情明智,也让意韵流长国石文化浸润了“她”世界。在寿山石雕刻匠人中,女性群体少之又少,范康纯希望更多姐妹并肩而行,蹚出一条异彩纷呈的创作道路。

福州“80后”寿山石女雕刻师范康纯。 林春茵 摄

传承:成于书画甄于石刻

范康纯自幼学习中国书画,2010年自厦门集美大学金融系毕业,选择中国画和书法教学,同时再深造寿山石雕技艺。此后,她正式投于薄意雕刻名家周龙云门下,并跟随艺术大家陈达老师学习书画鉴赏与综合雕刻技艺。

女性视角的清新和细腻,在范康纯的作品中格外凸显。在《不期而遇》作品中,一方老挝石印章,几叶碧荷,一箭花苞,一只翠鸟,在腻如凝脂石头上四顾成趣。她又在拓片的留白处题下一行小字:“人生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字体潇洒有力,为这幅“小清新”增添力量感厚重感

通过福州市晋安区的“妇女微家”平台,范康纯的艺术创建和人生理念让更多人知晓。 受访者供图

范康纯的作品风格清新,时常跳脱用石传统手法,有意外之举,且工笔写意兼备,把中国书画的章法和寿山石的俏色肌理相结合,已初显文人诗意。

范康纯有大大小小十余把笔刀,都是她自己打磨而成。她说,薄意技法是在石头上以刀代笔作画,起初是掩饰石瑕,如今因其浅刻如画,对石头损耗甚微,在寿山石石材日益减少的今天,薄意成为田黄石、芙蓉石等名贵石材的首选雕刻技法。

范康纯作品。 受访者供图

不过,对于范康纯来说,薄意是她的艺术经验“成于书画而甄于石刻”的选择,同时她也自一遍遍地揣摩和构想中,进入到一个豁达境地。

“这是一个艺术再创造的过程。”过去寿山石雕的收藏只重材质,忽略真正提升石头艺术附加值的工匠,如今石材存储量告急,更应重视能够“点石成金”的雕刻匠人的培养,打破只重石材的怪圈,“我期待自己能将薄意手法从遮瑕的出发点解放出来,焕发石、诗、书、画一体的新彩。”

范康纯向“妇女微家”姐妹介绍艺术创建。 受访者供图

担当:“妇女微家”弘扬闽都文化

范康纯的工作室位于福州市鼓山镇福兴特艺城。2019年,福州市晋安区妇联在此间设立“康纯·妇女微家”,范康纯担任微管家。姐妹们时常聚在这里雅集品茗赏石、交流,渐渐成为传承弘扬闽都文化的一方雅地

范康纯往往从“相石”聊起。“石头难以做到‘完美无缺’,它或许有裂痕,或许有杂色,我们无法改变石头,却可以改变我们看待石头的想法。”她说,这是艺术,更是人生的态度。

以刀为笔,以石为纸,方寸之间即是世间万象。石头的裂痕,或是大山大川的走势,石头的杂色,巧以布局,成为怒放的花卉。这样的看法在姐妹中激起共鸣。

在福州市鼓山镇连潘村妇联主席谢惠容看来,白润石头上的一点红砂,在艺术家雕刻下,成为天香国色的牡丹,这颇让人有所感悟:“命运的残缺,也可以成为个人的华章。”

范康纯作品。 林春茵 摄

福州寿山乡是寿山石的原产地,福州市寿山石鉴定中心每年到寿山乡九峰村开展扶贫爱心活动,已经成为传统。多位省工艺美术大师和青年雕刻师加入其中,连续四年为困难户送温暖,范康纯也在其列。

“寿山乡是寿山石行业发展繁荣的源头活水之地,反哺乡村,才能说是心有乾坤,肩担道义。”范康纯说,扎根大地,才能心开一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