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富阳》读《世上随笔~鸿爪泥痕》乐为序!

程富阳》读《世上随笔~鸿爪泥痕》乐为序!照片来源:作者提供。

【爱传媒程富阳专栏】日前,政战32期的赖世上老弟,传来这几年他利用闲余时间,陆续撰写逾15万字的《世上随笔~鸿爪泥痕》,予我分享,并嘱我写篇序,谈谈此书。我随即翻阅文中内容,从寻根溯祖完成赖氏家族祖谱,到一系列对国内外时势的触感评论,再到国内外的寰宇旅览闻风纪录,可说内容多元,触角广泛,议题丰富。这部大作的精采度,立即深深吸引了我,竟让我不得不放慢速度,以便细细嚼嚼其间文章的味道。

事实上,随笔是一种属于「笔记体」的行文方式,在中国古典典籍中为数众多,解释的人很多,我则独喜清王筠在《菉友肊说》里所云:「或学而有得,或思而有得,或见而有得,辄札记之。」的见解,这跟我们学新闻奉行的一句话,就是「好记忆不如烂笔头」的意思是一样的;反正,想到什么,看到什么,就随笔记下,所谓真积力久则入;久了,也就集腋成裘,成为您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心灵鸡汤。

比较为人所知的,有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苏轼的《东坡志林》及陆游的《老学庵笔记》;清代则有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与袁枚的《子不语》;跳到民国时代,则有陈无我的《老上海三十年见闻录》较出名;之后两岸也有不少文人喜欢这种文体;如大陆余秋雨的《山居笔记》、《千年一叹》,信手东西方文化的比较冥想,运笔精妙;再如上世纪5、60年代台北陈定山写的《春申旧闻》,专写老上海的风华往事,顺手捻来,无论市井嘻笑,皆成妙趣,也是我看到的一本绝佳「随笔」。

世上与我,在军旅的最后服务单位,都是在军事学术单位的国防大学共教中心;他对学术领域的精深研究与认真态度,超过我许多;因此,其在军事部门的治学成果方面,给了我许多的协助与启发。记得我在民国99~101年任职共教中心主任2年期间,曾汇整所撰写一些曾发表在军事报刊、杂志的文章,虽说难比前贤皮毛,但他就建议我用「随笔」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写作风格。

因此,在这本《世上随笔~鸿爪泥痕》的文字中,不但含蕴主题多元的取向,也具横跨时间纵轴的光谱;既可看到笔者对抗日战史深入的研究成果,亦可感受其为寻根溯源、慎终追远,而亲撰赖氏族谱的严谨态度;既能亲凛其对老母晚年照顾的亲情流露,也犹窥视其幼年目睹父亲以流动摊车卖「酥炸红豆饼」的如幻身影。

在本书篇章除可看到他与挚友德洋「焦不离孟」的点滴情谊回顾,也可得见他秉怀胡适先生「哪有先生不说话?」的精神,而勇于对时事乱象提出针砭;既可看到他踏旅国内外多次的自助旅游,见证其拥有一颗超俗灵魂和梦想的行旅达人迹履,亦可从他牵手丽芳于近年独立创业会之际,其总能适时提供稳健建言,及担起所有行政杂务工作,凸显这对贤伉俪之间的鹣鲽情深。

这本「随笔」,世上取东坡居士在《和子由渑池怀旧 》一诗中:「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 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的上半首,来描述他撰写此书的心路历程;其实,此诗的下半首:「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更是诗人见证人生无常,寄语人生除应怀感念旧外,更有冀盼把握当下的隐喻;而在这本随笔的文字里,不但处处可感一股「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的怀旧浓情,亦时时浮现几分「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坦荡释然;显见,世上兄已将诗人一生沧桑跌宕,与乐观阔达的心性兼融俱得,实属幸甚。

能成为《世上随笔~鸿爪泥痕》这本笔蕴深藉之作的第一位读者,且得幸承蒙嘱咐,能将自己对读此书的一点小小心得,忝列书序,以为存念,足见证世上老弟认定我俩之间的好交情,实在是我个人的殊荣,是乐为序,并与诸友分享!

作者为退役上校

照片来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见作者脸书,经授权刊载。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