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摆臭脸演到变酒友 卜学亮:对金士杰心悦诚服

卜学亮说,台下观众其实都是米奇,跟着他一起上这「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图/果陀剧场提供,下同)

记者颜赛芬/专访

很多人爱看舞台剧的热闹,任凭台上夸张的悲、夸张的喜,带着我们抽离现实生活两、三个小时,而果陀剧场的《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却追求用自然、贴近生活方式,让观众和自己安静的聊一聊。

《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剧本改编自美国新闻工作者米奇艾尔邦回忆录记录他成名后与罹患渐冻症的大学恩师重逢,并陪伴对方走完生命最后一里路的故事。原着在1998年出版后热销全球,这场探讨生与死的师生对谈也改编成电影、舞台剧。

金士杰:这个戏好,是因为贴近生活

饰演莫利教授的金士杰已经是舞台剧经验极其丰富的国宝级演员,一开始接获演出邀约时,对这个戏并没有把握,怕太教条、闷了,观众不喜欢。但拿到剧本后反复排练,至今演出超过170场,他却越演越有滋味

两岸的观众对这个戏提出不少好评,夸演员演得好,但金士杰说,「这戏好,是因为它提供一种新的表演方式,展现出表演新的滋味儿,一般剧场很少采取这种方式──大量的贴近生活。」与金老师演对手戏的卜学亮也说,「慢慢觉得自己不是在演戏,在台上我们是玩真的。」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真实故事。」金士杰说,「这个戏又有点纪录片,不是很戏剧的剧本,是现实生活很真实的转载,所以演员不能太加油添醋的搧风点火。通常舞台剧我们依赖大量的手势、更大的抑扬顿挫,更大的地位走动、停顿,这部戏里我们把它磨平了,淡淡的,仍然有许许多多的暗潮在里面汹涌,但也不能够太露。」

下半场情绪戏多,卜学亮有时会喝点小酒帮助放松情绪。

卜学亮:观众夸奖的,十之八九是金老师排演提醒过的

这种淡如水却让戏越陈越香的表演方式是导演布置剧本、两个演员长期切磋下来的成果。多次与杨世彭导演合作的果陀剧场表示,杨导排戏十分严谨,台上一分钟要排演一小时,也就是说100分钟的戏,排演时间就是100个小时,一个钟头都不能少。

而演员之间的互动也并非一开始就那么自然,金士杰曾开玩笑说,阿亮四年前第一次排演时,听到他给的表演笔记表情有点不悦」。卜学亮也大方坦承,「讲实在话,一开始我没有虚心学习啦!」

卜学亮说,「我对金老师一直是久仰大名,所以当初接这个戏,会想有点『功利』的想说沾他的光,在话剧界的地位马上可以连跳好几级。不过,毕竟我在演艺圈也有一定的资历心里难免觉得『有些地方我也不见得输你很多吧!』老师给建议也给的很客气,没有要我一定得改,反而要我去想这个角色是怎么思考的。」

观众就是最好的试金石,卜学亮说,「演出后得到的好评跟赞美,十之八九都来自金老师排演时给的提点。你不得不服气,慢慢就心悦诚服了。」金士杰赞许他,「相当能保持原汁原味。」

演出前一天就沉淀心情,是把戏演好的「厚道

然而,荧幕形象欢乐、阳光的卜学亮也坦言曾经不习惯演感情戏那么重的角色,「这个戏不好演,最开始的时候,一到演出前一天日子就难过了,要让自己保持在感性一点的状态上台,你自己要感动才能去触动到观众嘛。」

金士杰也说,「这个戏字句密,演员稍微心里面一粗、一滑,很多东西溜得一下就过去了,还没感觉台词就已经说完了,可能会闪失许多东西。要能够一直保持在状态当中,我觉得演员的为人还满重要的,使自己在一个真真切切的状态里面,不能打马虎,当然我们心中有一种厚道,不那样的话会对不起这个戏,演出前我们大概都会自我戒严不跟人说话。」

而这份「厚道」杨世彭导演都看在眼里,看完今年巡演的台北两场演出,到后台便大声称赞,「太奇怪了!这戏演那么多次,你们太没有任何疲态,怎么做到的?真不错!」

就如同原着是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这出戏里同样两个演员,超过170场的演出不是第一场的复写,对观众跟演员来说,每一次都是更深切、更「舒服」的体认。《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今年巡演将于10/09-10在台南文化中心登场,10/17-18则在桃园展演中心展演厅,演出讯息购票请上http://goo.gl/PFwCA2。

▼两位演员演出多场却不见疲态,杨世彭导演(中)相当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