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神」敬礼到泼漆抗议 BBC:蒋介石在台地位尴尬
▲被恶搞的蒋公铜像。(图/翻摄自「无限期支持-全台装置艺术"蒋"」粉丝专页)
随着228和平纪念日的到来,曾经被歌颂、神格化的「蒋公」铜像屡遭民众喷漆或恶搞,被视为民众抗议威权的目标之一。也有外媒也分析了台湾1987年解严之后的转变,认为蒋介石在台湾的地位其实相当「尴尬」。
据《BBC中文网》报导,1947年因为查缉私烟而引爆全台怒火的「228事件」,国民政府当时派了许多军队前往台湾,造成难以估计的民众遭到枪杀,而1949年至1975年期间,蒋介石更在台湾实施36年的独裁统治,当时全台还进行神格化蒋介石的活动,导至各地出现约数千座「蒋公」铜像。
早期的台湾人平时看到蒋介石铜像要敬礼、90年代还有「蒋公诞辰纪念日」,小学时也会读到「蒋公」看鱼力争上游的故事,或背诵「蒋公」遗训,蒋介石的「教诲」曾经深入许多台湾人民的教育中,但1987年解严之后,台湾不再偶像崇拜,许多蒋介石铜像陆续被移除,但直到现在,光是台北市内各中小学仍有75座铜像,在这样的历史背景转移下,蒋介石铜像成为相当尴尬的存在。
有人认为,蒋介石是「功过相抵」,所谓的「功」,是保全台湾并未遭当时共产党「赤化」,并建设台湾成为「复兴基地」,晋升当时的亚洲四小龙;「过」则是对当时不论本省人或外省人无差别的「白色恐怖」迫害,让许多人成为枪下亡魂。
许多没有被拆除的蒋介石铜像在每年228前夕,就会被民众喷漆或恶搞,尤其以近2年内更加频繁,有人认为是因为2014年318学运(太阳花学运)后,年轻一辈的公民意识被激起,也在反抗国民党情绪中,让他们以这样的方式来抗议威权。
报导中也提到,台湾新生代已经完全无法感受到昔日「蒋公」的「恩泽」,更随着近几年来国民党在台湾的声势不再,蒋介石铜像存在的历史价值,似乎只剩提醒台湾人过去曾有过偶像崇拜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