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才爱独处!远古150人小社会的「幸福草原理论」

聪明人较有解决问题能力,不太需要依赖他人帮忙就能轻易适应,因此他们的幸福感来自自身对理想、抱负的追求,与人口密度多寡无关。(图/达志示意图

生活中心综合报导

你曾因「比较喜欢独来独往,而非和朋友揪团玩乐」感到自我怀疑吗?别担心,《英国心理学刊》(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最新的研究发现,聪明人的社交活动越频繁,对生活的满意度就越低。所以说,喜欢独处的你并不是「怪人」,只是智商太高。 根据《每日邮报》报导,伦敦经济学院金泽(Satoshi Kanazawa)和新加坡管理大学的诺曼(Norman Li) 质疑,现代人社交生活越丰富越幸福」的想法是种「快乐迷思」。「草原理论」(the savanna theory)才是现代人幸福的根源,那些令古人感到满足的因素,现在也依然适用。

「草原理论」主张发源远古时代的核心社交能力影响着现代人。过去,人类祖先以「狩猎采集」的方式生活,在辽阔的非洲草原上各自组成150人上下的小型社会分工合作、求偶社交之余,也能舒服地保有「个人空间」,以免庞大团体内复杂的人际相处带来不便。

虽然影响生活满意度的因素很多,金泽和诺曼将变因锁定在「人口密度」、「社交互动频率」上,认为这2点是现代与古代生活方式间最基本差异。他们以18到28岁成年人为研究对象,经长期调查后发现,人口稠密地区的人生活满意度果然比较低,毕竟对天天挤捷运公车上班族来说,这真的没什么值得开心的。

研究结果也显示,一般人认为的「社交生活越丰富越幸福」其实没错,与朋友交往越频繁的人生活满意度的确比较高。但他们同时发现,研究对象的智力高低与结果有密切相关,一般人的「越social越开心」完全不适用于「聪明人」。

研究者认为,人类的进化可能赶不上现今快节奏的生活,使得头脑身体得非常努力才能与社会发展同步,然而聪明人较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太需要依赖他人帮忙就能轻易适应,因此他们的幸福感来自自身对理想、抱负的追求,与人口密度多寡无关。事实上,聪明人如果太频繁地参与社交活动,反而会大大降低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达志影像供《ET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全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