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立院报告无望 马英九专访大谈马习会:收获大过预期
▲马英九接受TVBS专访谈马习会。(图/翻摄TVBS,下同。)
政治中心/综合报导
总统马英九曾在赴马习会前表态,若有邀约愿意到立法院报告,但频遭在野党以「拒绝国会背书」反对,让马英九到立法院报告的机率大为降低。因此,马英九11日晚间接受TVBS《见证历史的转折》专访,畅谈马习会的幕后转折。
立法院程序委员会10日将马英九国情报告案列入13日院会议程,原本顺利的话,马英九最快下周就能国情报告,但民进党与台联等在野阵营强烈表达反对立场,认为国家重要大事应该是要事前监督,而非事后报告,坚决不同意马英九到立法院报告,可能让此案交付协商,等到12月中旬才能处理,最后立法院恐因碰上选举而停会,马英九到立法院报告的可能性很低。
马英九11日晚间接受资深媒体人杨盛昱专访时提到,从10月间紧锣密鼓开始筹备马习会,议题也锁定在巩固台海和平、维持两岸现状,场地选择也是以最简便务实为主,一开始的规划直到最后,双方协商都毫无异议,马习会的呈现方式也和原先预期没有落差,至于在议题方面,理当会有些传统及双方的歧见存在,但仍以采取双方可接受的方式处理,整体而言包括陆委会同仁都认为,其实马习会的收获大过预期。
然而,马英九强调,马习会协商会谈上及会后记者会,通通都有提到「中华民国」,这是非常难能可贵,且不仅如此,也提到了宪法、一中各表、宪法增修条文等等,这些都是过去无法想像的,马英九也坦言当时表述过程也不断注意习近平是否有敏感的表现,但习近平表情始终平静并无任何不悦,因为这些议题应该都是他预料会谈到的主题。
杨盛昱提问,如果陆方对于此次马习会地点坚持要办在北京,是否还有可能举行呢?马英九说,曾经说过不可能和大陆领导人会面,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要到大陆去并不太合适,且在那样的场合一定会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及问题,因此这次会谈只讲求简单务实。
至于会后国际记者会对方派出国台办主任张志军,我方却是派出马英九亲自上阵,是否有降格、受到委屈?马英九则表示,出发前几天召开国际记者会时,就是亲自让大众问到饱,当时也回答了51个问题,「为什么我不能自己讲,为何需要派出陆委会主委夏立言呢?」这样也符合透明公开,用这样的精神延续到新加坡当然也是比照办理,且马习会后的记者会上也回答了14个问题,并无任何降格问题,且相信这样也算是达到「各自表述」的概念。
而记者会上放置的桌牌上方有总统两字及中华民国国旗,是否有事先得到陆方认同及谅解吗?马英九强调,记者会是我方举办的,因此规矩都依照我方的习惯,使用总统府第三局传统用的名牌样式,对方也都谅解,双方相互尊重、互不干涉。
最后,杨盛昱问到,为何如此坚持要到立法院作国情报告?马英九说,这是他出发至马习会前的承诺,而过去也曾表明,两岸领导人会面的条件是:一、国家有需要,二、人民会支持,三、受国会监督,原本立法院在宪法上没有监督总统的权力,但国情报告是例外,因此希望按照宪法及法令规定作报告,但现在却卡在民进党手上,「一直说我们黑箱,又不让我们到立法院公开报告,这不是很矛盾吗?」
►►「马习会」特别报导专版
►► 图集/马习会握手